嵖岈山又名嵯峨山、八宝玲珑山,位于遂平县城西25公里、嵖岈山乡政府南4公里处。1987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为重点旅游开发区。嵖岈山风景区由南山、北山、蜜蜡山、天磨山、韭菜山、六峰山、鸽子山和凤凰山8座山峰组成。主峰海拔近420米,总面积20平方公里。嵖岈山系伏牛山东缘余脉,岩层以震旦系石英岩为主。其地质构造单元属河南地台一部分。其山在中生代和新生代两个时期,受燕山活动侵入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形成,绝对年龄在10~14亿年间。
嵖岈山山势独特,粗粒花岗岩岩体裸露,巨石林立,岩柱参差。奇峰峭壁犹屏风直立。过洞穿涧,攀石登山,可观赏莲花掌、仙人桥、老君花园、石猴院和深邃莫测的嵖岈山万人洞等名胜古迹。嵖岈山景区分为南山、北山、六峰、琵琶湖、天磨湖、百花湖六部分,大小景点50多处,整个景区被誉为“中州盆景”,具有“奇、险、奥、幽”的特点。
嵖岈山之阴,林木茂盛,路险石怪,洞穴百出,山体与伏牛山余脉相衔。到处可见松鼠攀援,野兔撒欢,时闻豺狼嚎叫,偶逢莽蛇吐信,大有原始森林状。四季景色宜人。
嵖岈山鸟兽较多,土特产品资源丰富。鸟类有鹤雉、鹭鸶、鸳鸯等15种。兽类有狼、豹、獾等8种。20世纪80年代因景区施工放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兽类数量日减,猛兽已绝迹。林木有古柏、黑松、橡树等10种,其中千孔柏全国稀有。土特产品中药用植物类有桔梗、黑白牵牛、金银花、何首乌等32种,其中遂平桔梗全国驰名;动物类有蝎子、蜈蚣等6种,以夜明砂(蝙蝠粪)产量最多;山珍以蕨菜、蘑菇、栗针、春棉枣和紫菜、拳菜最著名。
嵖岈山不仅有许多自然景观,且有许多人文景观。攀索伏壁,可见古人、名人手书石刻,庙宇殿堂,藏有名家诗词书画。更有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的古刹庙会,招至四方百姓、善男信女,引来文人骚客、僧侣尼姑,或焚香拜佛,或登山观景,每日游客不下万人。
第一章 自然景观
嵖岈山风景区山势奇特。地貌特征突出,风景资源类型众多、齐全。由花岗岩形成的地貌景观奇特、秀丽壮观,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与观赏价值。山虽不大,山峰林立,犬牙交错,鸟瞰群峰,可与云南石林媲美;山虽不高,但玲珑剔透,却陡不可攀,为河南省四大名山之一。其自然景观归纳为九大景观、九大名峰、九大名洞、九大异石、九大名棚、六小水库、两种古柏、百种植物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风光美景。人文景观既有庙观殿堂、楼院亭桥等古筑古建,又有文物碑碣,石刻艺术,人文传说,神话传说,加之近代人民斗争与古代武装斗争历史,十分精彩动人。
第一节 景 区
根据自然景色特征与景观景物分布,嵖岈山风景名胜区划分为6个景区,50多处景点。分为北山景区、南山景区、六峰山景区、天磨湖景区、琵琶湖景区、百花湖景区,前3个景区以山峰、石景观取胜,后3个景区以水林相结合,野趣浓郁,妙趣横生。
一、北山景区
景区景点密集,景物齐全,峰峻谷幽,景石林立,嶙峋多变,古建巧筑,古柏参天。北山景区面积为58.8公顷,地处岈嵖山北部,风光优美,为风景区最佳景区之一。北元峰-天王顶和北八卦是最佳眺望点。
景区内景点有:北八卦、过厅楼、皇姑楼、关岳庙、三道门、笋石、天王顶、老君花园、黄巢洞、皇姑洞、石虎、石牛、石灶伙、穿山甲石、壁泉、鬼门关、鸭窝、兽窝、北天门、大佛殿、复阳庵、祖师殿、天王殿、天爷盆、大胖二胖蛤蟆嘴、麦秸垛以及古石刻、画像、刺柏、古柏等40余处。
二、南山景区
景区景点丰富,景物齐全,峡谷深邃秀丽,林木葱茏,古柏苍苍,宛如仙境,面积71.5公顷,南山自然风光为景区的精华。以小南海、八卦亭为中心,景致灵秀神奇。群峰如柱,万石排空,岩拥丹树,琳琅满目,堪称“万石园”。名洞、名棚有万人洞、顺天宫、桃花洞、星星井等,在数量上、观赏价值上,均为风景区之冠,空间的闭锁性也很强,为一内向游览序列。
景区内景点有:秀蜜湖、包公庙、小南海、桃花洞、星星井、石猴院、老君峰、北斗宫等8处。已命名的景观景物有:蛙石、飞来石、悬针石、一线天、蜗牛石,猿人石、猴石、凉水泉、舞阳洞、三圣堂、莲花掌、祖师殿、顺天宫、弓案石、过虎厅、八洞、黑风洞、万人洞、鸽子窝、三道门、二道门、一道门、千孔柏、南八卦、莲花女庙、舞阳桥、熊猫石、群兽石、五龙宫、奶奶庙等40余种。
三、六峰山景区
此景区由西山六峰和螃蟹沟组成,面积约73公顷,群山环抱,谷深静幽,奇峰突兀,泉溪叮咚,桐林如盖,山花烂漫,雄鹰翱翔,雉鸡呱呱,野趣浓郁。
景区内景点有:高官厅、剑鱼石、螃蟹沟、浴盆峰、北三峰等景点,景区内的景物多无名,需进一步对景物景色命名,以提高风景游览区的艺术效果。已命名的有:刘扁大堂、望月台、三节峰、石客厅、石龙、桐油林等。
四、琵琶湖景区
景区位于风景区南部,面积69公顷,水面2公顷,此湖三面环山,北山向阳,湖光山影,宁静明媚,谷陡林密,生机盎然。
景区内景点有:琵琶湖、流花溪、琵琶石等景点。
五、天磨湖景区
位于嵖岈山风景区北部,面积10平方公里。景区内的新修环湖木板路2500米,石板步游道2600米,观景台4座,星级厕所4座,餐饮中心、购物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广场、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著名景点天磨湖、月牙湖、黑龙潭、天磨峰、神像峰、万蛇坡、吴王墓、风动石、神龟戏水、唐僧诵经等20多处。天磨湖景区湖水碧波荡漾,山峰奇石叠嶂,红叶满山遍野,十里峡谷犹如画廊。
六、百花湖景区
景区景点3个。百花湖为景区最大水面,面积33公顷以上。景区由湖区和南北两山-花山和凤凰山组成,面积约113公顷。这里山低水阔,风和日丽,景观开朗,两山山势平缓,山头圆浑,植被稀疏,凤凰山南坡有少许亚灌木-金丝桃等。
第二节 景 观
一、猴子望月-南山石猴
在南山东峰,石形似猴,十分逼真,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或仰望天空,或凝思远眺。
二、莲花出浴-莲花峰
南山主峰,海拔420米,在山下向西仰望此峰,似一朵开放的莲花。登高望此峰,雾蒙蒙云海中,莲花峰如出浴芙蓉,颇有佳趣。
三、碧水映山-天磨湖、天磨山
在北山西侧,天磨峰下,景区开阔,面积67公顷,湖面约4公顷。南与六峰景区紧密相连,高官峰兀立二区之间,西有韭菜山,北有群山环抱大小坝。此景山清水秀,山石倒映,环境优美,俨然一幅湖光山色图画。
四、六峰夕照-六峰山晚霞
六峰山在北山西部,傍晚日暮西山,残阳如血,西山六峰洒满金辉。这里奇峰突兀,沟深谷幽,泉溪叮咚,鸟雀返林,燕儿归巢,愈显静谧和野趣的浓郁。
五、曲径通幽-南山二道门
从南山入口进入二道门,山路崎岖,鸽子窝、星星井、五龙宫、舞阳桥、八卦亭至凤凰台,道路愈走愈险,愈险风景愈美,山石奇、怪,如飞禽,如走兽,如仙佛,沟谷幽深,景色秀丽,是一处幽静奇雅的地方。
六、南天一柱-蜜蜡峰
系嵖岈山最南面的一座峰,南、东部为平原,北部峰下是秀蜜湖。蜜蜡峰海拔350多米,似擎天玉柱,平地拔起,于湖畔观顶而落帽。以其绝岩耸峙,历来少有登临顶端者。
七、风云壮观-北山云海
夏秋季节,天气晴朗或雨后初霁,在北山一带,晨曦中,山谷里有缕缕青丝,至朝霞初露时,升腾起股股白色水气,洁白如絮,凝结为云,云随风动,飘游汇集,北山一带顿成浩瀚云海。高耸的山峰,犹如大海中的小岛,在汹涌澎湃的云涛中,忽隐忽现。立北山天王顶观景,不亚蓬莱仙境,恰似嫦娥广寒。
八、层林尽染-南山秋景
嵖岈山植被系温带阔叶落叶林,南山一带林木茂盛,10月中下旬后,气温下降,气压渐升,漫山遍布着麻栎、刺槐、油桐、黄山栾、乌桕、枫杨、三角枫、五角枫、石榴等树木。一场风霜一层色,霜叶红于二月花。而针叶树在萧瑟秋风中更显得郁郁葱葱。此时野山楂、野葡萄、酸枣、软枣等果树,果实累累,唾手可得。
九、九迭瀑布-五头垴小溪
五头垴为嵖岈山景区最高点,海拔512米。瀑布和小溪位于五头垴山涧谷中,发源于尖山顶南坡,注入琵琶湖,有9个急转弯,故名九迭瀑布,落差最高处20多米,四季常流。此处既可观瀑、听涛、又可沐浴休息。此溪有14个弯,蜿蜒曲折,从山顶石峡直奔山脚,势如巨蟒窜洞,游龙啸天。溪流长3000多米,蔚然壮观。
第三节 山 峰
一、蜜蜡峰
在南山东南面,嵖岈山最南面的一座山峰,粗粒花岗岩构成的圆柱形山体,伟岸挺拔,陡不可攀,大有“刺破青天”之势。巅之阴有细泉渗下,似蜂蜜涂壁,故名蜜腊峰。
二、老君峰
蜜蜡峰最西边的一座山峰。此峰酷似一老人,秃顶,耸肩,探身西北。相传老君曾来此修道,在老君洞居住,故名。
三、凤凰台(峰)
系南山主峰,海拔412米,相传此峰因落凤凰而得名。
四、老君花园(峰)
在鬼门关西北的花园沟旁,峭立石柱顶端生长有红、白杜鹃花(映山红),似一处云中花园,绮丽壮观,相传此乃老君所栽培,故名。
五、莲花峰
望月台西南独立一峰。顶端南北摆开四块立岩,立岩上尖下宽,排列有序,恰似四片开放的花瓣。于山下东门远眺此峰,俨然一朵开放的莲花,故名“莲花峰”。
六、三节峰
在西涧分水岭东岸,有叠立而起的三节石峰,海拔300多米。
七、悬针峰
在南山西边的断崖上,一尊高约40米上粗下细的石柱,孤独倒立于峭壁之上,似一根倒立的银针。
八、天磨峰
在天磨山西北角的磨沟湖畔,为一拔地而立的峭岩峰柱,顶端托起三节巨石,形似磨盘、磨底和上磨。峰侧有春秋末吴王夫概之坟。
九、天王顶
在白云洞西北,为嵖岈山之顶峰,海拔420米。上有天王洗面盆,实乃一直径80厘米、深60厘米的圆形水池。池水清澈,四季不涸。旧时干旱季节,旱区百姓常来此祈雨。立峰顶可远眺西山六峰和东部大平原。
第四节 异 石
嵖岈山上,异石遍山,虽非人造,但巧夺天工,其中有九大异石,形姿最佳。
一、猴石
在南山顶东部,由形象逼真的猴头、猴身和坐基叠置而起的三节巨石构成,如同一只席地而蹲的猴子。
二、猿人石
在猴石北面,分大小两个,小猿人石正偎依在大猿人石怀里,颇像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故又称“母子石”。
三、青蛙石
在蜜蜡峰西边,站南山八卦亭附近南望此峰,似一尊造型逼真的青蛙正朝着高耸的山巅跃跃欲试。
四、骆驼石
在南山祖师殿东侧,一尊巨石酷似一头骆驼,有驼峰、驼头、驼尾,造型逼真,故名。
五、鹰石
在南山猴石东侧,似一昂首挺立在山巅的雄鹰。
六、蜗牛石
在蜜蜡峰中部,有一形若蜗牛的岩石,在南山二道门外或桃花洞附近观看,则更为逼真。
七、穿山甲石
在北山关岳庙西南20米处,两头尖、上呈拱形、下部平宽,活像一只穿山甲,其身后似有爬出的痕迹,岩石崩塌坠落,散落在尾巴上的泥土石块犹存。
八、剑鱼石
在六峰山的第二主峰上部,站在三道门下方东望,此岩石尖头细尾,似一条跃出水面的直立剑鱼。
九、熊猫石
在北斗宫南面,出朝阳门南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只憨态可掬的岩石熊猫。
第五节 山 洞
嵖岈山因地壳运动,岩石崩塌坠落,形成无数岩隙,洞穴百出,风嘘则鸣,深邃莫测,大洞可容万人。春季,洞口白雾冉冉,夏季,洞内凉爽惬意,冬季,洞内温暖如春。
一、万人洞
在蜜蜡湖西上方,包公庙东下方40米处。石洞向东、南、西北各有延伸支洞,可分上、中、下三层,主洞是下层洞。
洞内,时高时低,时宽时窄,主洞宽大空荡,有人入洞探险未见尽头。主洞内小溪潺潺,漆黑无光,温而不燥,深而不闷,能容万人,故名“万人洞”。进洞30米处,有7个石棚,残存有锅灶、石床、石案、石凳等遗物,石壁上烟熏火燎的痕迹犹存。1986年,有人从洞内捡出一口大耳铁锅和一张三腿鏊子,经鉴定为明代之物。洞内蝙蝠聚积,似猴子水底捞月状成团吊在石壁上,蝙蝠粪(夜明砂)积地尺余。
二、黑风洞
在包公庙西20米处,因其时常向外喷出黑雾,故得名。此洞与万人洞相通。
三、桃花洞
在二道门东南处,洞口悬空着一块近50多平方米的石棚。相传桃花女曾在此修炼,洞中塑有桃花女像,牡丹女和芍药女侍其左右。
四、星星井洞
在三道门外,二道门里,洞内有常年不涸的暗溪,洞上岩石相互交错,光线从岩石缝射进洞中一直径2米的水池中,池中有一核桃大的光亮闪动,形如星星,故得此名。
五、舞阳洞
在三道门里,洞中曲折幽深,达几十公里,据传主洞进入舞阳县境,故名舞阳洞。相传太上老君修道于此,故又称老君洞、仙人洞。
六、八洞
在南山八卦亭西边,小南海西北,为通往望花岭的8个连续的山洞。
七、蓬莱三洞
在北山魁星楼(八卦亭)80米处,有3个并排的明山洞和3个暗山洞,是北山最大的3个石棚(洞)。第一洞长15米、宽7米、高3.5~5米。第二洞长10米、宽8米、高4米,洞后连接一洞,长6米、宽3米、高2.5米。第三洞长10米、宽5米,高3米,该洞后有暗洞两个可通外界。原洞前有两层楼石庙,经西涧通过方能入洞。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曾在此洞中贮藏过枪支弹药,知名人士魏朗斋和河南省第八行政区专员谢肖良曾居住此洞。
八、白云洞
在北山天王顶下方,因其时常向外喷吐白雾,故得此名。洞中上题“白云洞”3字,在岩壁上刻有“别有洞天”4字,再后往高处四壁上刻有“复阳庵”字样。3处石刻均为颜体。
九、皇姑洞
在北山上,类似万人洞,传说黑蟒精劫皇姑于此洞,故名。“云中落绣鞋”故事由此而出。
第六节 石 棚
受地质作用,嵖岈山岩石崩塌滑落,形成许多天然石棚,有滑坡式、平顶式、背斜式等,形姿不一。棚下冬暖夏凉,空气清新。
一、顺天宫
在南山西巅,为三块巨石交错斜搭形成的三层楼阁式天然宫殿,下为天子窗,上是寝宫,顺天宫为中层大殿,面积60多平方米。
二、北斗宫
在南山顶中段,飞来石南面,为一平顶式石棚宫殿,面积100多平方米。
三、仙人殿
在南山小南海西下,许珠烈士墓北上,为一深入地下的石棚。棚下阴凉宜人,内有石梯、走廊、石床、石桌、阳台、山泉、幽雅别致。
四、蛤蟆嘴
在北山关岳庙东,北天门西,为一伞状突兀而立的巨大岩石,下有大片阴凉处,冬暖夏凉,是游人小憩的场所。
五、石灶伙
在北山皇姑楼南下方,为一平顶式石棚,过去为庙人就餐处。现石壁上还残留有烟熏火燎的痕迹。
六、皇姑楼寝宫
在北山皇姑楼上方,为一斜搭的石棚,下面石壁上凿有石床,据传当年皇姑修炼在此就寝。
七、石客厅
在天磨山南坡刘扁大堂上方,两块巨石交错对头,下面形成开山式大厅。相传李自成、刘洪起等农民起义领袖都曾以此为客厅招待宾客,顺石客厅深入为一走廊,两旁是一个个小石棚,可作宾客休息室。
八、刘扁大堂
在天磨山南坡,为一巨石斜靠在陡立的石壁上而形成的偌大空间。传刘洪起曾率领义军在此据守。棚下石壁上雕有山王宝座,宝座上凿有佩剑孔,上书“刘山王”3个大字。
九、迎客厅
在南山入口处,万人洞北边。石棚内面积40多平方米,凉爽。可供游人休息、避暑。
第七节 湖泊与山溪
嵖岈山景区沟谷纵横,湖泊(水库)系人工利用沟谷拦腰筑坝而成,4座水库分布在嵖岈山周围,总库容约587.5万立方米,用于防洪、灌溉和水产养殖,并为嵖岈山增添了湖光水色。
山溪多为雨水经岩隙下渗汇集而成,曲曲弯弯,水流淙淙,终年不竭于幽谷中,溪边花繁草茂,嫩绿晶莹,溪随山转,别有情趣。
一、秀蜜湖(蜜蜡山水库)
位于蜜蜡山北面大峭壁下,长约200米,宽85米。上游汇水面积约0.4平方公里,库容8万立方米。泉水经石缝汇集从蜜蜡峰顶北侧常年下流形成一道黄白色条带,如同银河落天直泻湖中,景观特异。此湖为嵖岈山村水源之一,又是进入嵖岈山主景区的必经之地。
二、琵琶湖(曹寺沟水库)
位于黄土岭西150米处,为小型水库,因呈琵琶形而得名。水库于1972年建成,控制汇水面积0.85平方公里,总库容63.8万立方米,水面2公顷,灌溉面积107公顷。上游有林场、苗圃,水质清澈、明净,宜作饮用水。为夏令营、野营和水上运动的好去处。
三、天磨湖(磨沟水库)
为小型水库。位于西山螃蟹沟下游,店房河上游,1970年春建成。汇水面积约1.1平方公里,总库容92万立方米,水面面积6公顷,设计灌溉面积133公顷。水库在天磨峰高官厅下,山水相映,景色秀丽,环境幽静。
四、百花湖(魏楼水库)
位于花山脚下,建于1953年,1970年完工,总库容423万立方米,水面33.3公顷,为嵖岈山景区最大水面,控制流域面积8.2平方公里,已建成小型发电站1座。此湖南为花山,北为凤凰山,山势平缓、山头浑圆,是理想的野营、夏令营和水上运动之处。
五、螃蟹沟小溪
发源西山六峰的二、三、四道沟,汇成一条水量较大的溪流,经浴盆峰、韭菜山脚、高官厅,流入天磨湖,流长6000多米,终年水流潺潺。溪畔植有翠竹、油桐、李树等,景色幽雅。
六、北山山泉溪
位于南、北山之间,流经北山头道门外,经801粮库,汇入阳丰河,水质良好,山溪蜿蜒于幽谷、石棚、石洞中,或成地下暗泉,或为地上明溪,终年不竭,溪长1500米,景色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