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宣传教育
1986~2000年,县委宣传教育工作,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县委、县政府重大部署及全县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政策教育。1986年,县委宣传部内设办公室、通讯组。1987年6月成立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简称“文明委”),设办公室。1996年机构改革,宣传部设办公室、理论教育科、党员教育科、社会宣传科、文教科、职称评定办公室、文明办。所属单位:县新华书店(副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新闻科(正科级事业单位)。
第一节 理论宣传教育
一、宣传形式
1986年,在广播站举办专题节目,宣传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宣传贯彻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七五”计划。是年5月,召开首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以创建文明单位为主要内容开展“五四三”活动(五讲、四美、三热爱)。1987年,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县广播站开办了学习十三大文件专题节目,各单位办板报、墙报、宣传栏,县委领导人分组深入基层传达《十三大精神传达提纲》。1988年,围绕党的十三大和十三届三中全会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进行宣传。是年3月,县委召开宣传工作会,部署学习党的十三大文件。是年5月,县委下发《关于开展生产力标准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大讨论的通知》,宣传部下发学习材料,组织科技人员撰写论文30多篇。1989年,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组织全县人民认真学习邓小平的重要讲话和江泽民的国庆讲话,组织征订学习材料200多套。
二、组织培训
1990年3月,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以整风的精神,狠抓学习落实,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六中全会决定,强化意识,克服各种脱离群众的弊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1991年1月,县委召开会议,传达地委《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城乡基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的通知>的意见》,安排部署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明确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坚定人民群众的信念。后派出105个工作组,1~5月份到农村开展“社教”活动。1992年,学习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十四大和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举办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报告培训班。1993年,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县委党校举办5期乡科级干部“中特理论”培训班。组织和宣传报道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县影剧院举办文艺晚会。1994年,宣传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春节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宣传活动
1995年,认真宣传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纲要》。是年5月,县委宣传部举行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要求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组织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到竹沟革命纪念馆和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参观学习,举办座谈会、文艺晚会及戏曲演唱会和优秀影片展映等活动,对全县人民进行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1996年,运用多种形式对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宣传。是年4月,为全面加强乡镇党委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县委按照地委要求,决定从4月中旬开始在褚堂乡、花庄乡、沈寨乡、张店乡开展集中建设活动试点,取得经验后,8月在全县其余14个乡镇全面铺开,并派驻联络员和指导工作组。1997年,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五大精神,并对“中共中央中原局成立60周年暨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的盛况进行宣传报道。1998在全县开展了“学习抗洪英模,弘扬抗洪精神”教育活动。1999年,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建国50周年、喜迎澳门回归庆祝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披露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和台湾李登辉鼓吹“两国论”的罪恶行径。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刻揭露和批判了李洪志及其邪教组织“法轮功”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的反动本质及残害人民、企图颠覆人民民主政权的罪恶行径。积极开展“回顾百年历史,学习党的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县教师中开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征集活动,征集论文486篇,其中20篇被驻马店地委宣传部评为优秀论文。
2000年,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开展“走向新世纪”党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查摆并整改存在的问题。
围绕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先后对“送服务到农家”、“全县开展读书教育”、“三级联创”、“打黑除恶”、“农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等进行重点宣传报道。是年3月,开展“推行文明用语,戒除服务忌语”、“讲信誉,守信用,创名牌”和“百城万店无假货”评选活动。实施“万村书架工程”,举办“三好一帮”和“好婆婆、好妯娌”评选活动。通过15年的宣传教育,宣传了遂平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形势,提高了遂平县对外开放的知名度。
2000年,遂平县有新闻专职干部3人,骨干通讯员30人,业余通讯员70人。15年来,向省级以上发稿9676篇,其中十大报刊及中央级报刊发稿2166篇。1996年、1997年、1998年被省委表彰为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第二节 理论思想教育
1986~2000年,县委宣传部加强理论思想教育,及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实施“科教兴遂、开放带动”两大战略和“富民、富县、形象”三大工程,沿着“抓核心、促中心、聚民心”的主线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显著成绩。从思想上和理论上解决长期困扰和束缚思想认识的许多重大问题。在各级党组织中开展姓“资”姓“社”和姓“公”姓“私”的三次思想大讨论活动,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是非得失的标准,使遂平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县委确定“团结苦干、科技兴县;强农重工、内引外联,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工作。抓好宣传教育工作,确立工业立县思想,全面提高工业运行质量,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开发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形成拳头、创出名牌,积极推进工业快速发展。
在思想建设上,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着重加强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1989年春夏之交,在首都北京发生的“政治风波”中,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坚决拥护党中央的英明决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全县各级党组织中,狠抓广大党员的思想教育,统一思想认识,维护全县正常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学习秩序和生活秩序,保证全县社会稳定。各级党组织在这场政治风波中起到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15年来,县委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既要领会精神实质,更要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紧围绕当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际,着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克服知难而退贪图安逸的思想,打破局部利益、传统观念的束缚,努力拓宽改革发展的思想。在党员中广泛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
在党的作风建设上,县委始终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并把党风建设同全社会的反腐败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层层建立抓党风责任制,强化纪检、监察、司法和社会监督机制的统一协调,形成强有力的反腐倡廉工作体制。开展“抓作风树形象”活动,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关注群众的冷暖,倾听群众的呼声,尊重群众的意愿,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取信于民。引导党员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防止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把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