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庄乡
      常庄乡位于遂平、上蔡、汝南三县交界处,东与上蔡县黄埠镇接壤,西与车站镇为邻,南与汝南县罗店乡、遂平县石寨铺乡隔汝河相望,北与张店乡毗连。总面积89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可耕地面积5619公顷。辖17个行政村(徐店村、杜赵村、大兴村、龙泉村、蒋庄村、前王庄村、大王庄村、三里朱村、徐楼村、蔡岗村、任庄村、圈子王村、边子张村、常庄村、吴集村、大王堂村、胡赵庄村),69个自然村,203个村民组。2000年底,全乡人口5.06万人。
      常庄乡为农业大乡。200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3.4万千瓦,比1985年增长4倍。粮食总产量1986年有2.58万吨,2000年增加到3.52万吨,比1986年增长37%;1986年农业总产值2981.1万元,2000年农业总产值1.14亿元,比1986年增长3倍。1985年后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蔬菜、瓜果面积增大。利用洼地发展鱼藕混养,利用坑塘发展鱼鸭混养,建立温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和各类食用菌。2000年全乡瓜菜面积达500多公顷,畜牧业发展很快,全乡涌现出1586户养殖专业户。边子张行政村养殖专业户阮邢军,每年养鸡在1.5万只左右,年利润15万元,带出一个养鸡专业组。龙泉行政村张双全1996年投资25万元建起一个年出栏千头的种猪场,年收入达10万元,4年带出了一个养猪专业村。
      经济林面积增大,主要分布在沿汝河、谢湖沟、奎旺河、王陈渠4个林果带,面积200多公顷。1998年全乡农业总产值1.1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162.2万元,占55%,林业产值902.1万元,占8%,牧业产值3510.6万元,占31%,渔业产值661万元,占6%。
      1986年全乡拥有手扶拖拉机685台,至90年代初期,手扶拖拉机逐步淘汰,四轮拖拉机猛增,并逐步配套,有机户逐步购置了喷灌机、播种机、收割机。90年代后期收打、耕种基本实现机械化。2000年全乡可耕地面积5478.4公顷,其中机耕地面积达5404公顷,机播面积5366.67公顷,机收面积达5000公顷。1985~2000年,全乡共打机井1200眼,新增灌溉面积2400公顷,建桥350座。
      2000年,全乡财政收入449.5万元,比1985年净增405.5万元,增长9倍。全乡储蓄存款金额2385万元,是1985年的6倍。2000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926元,比1985年增长6倍。
      1985年全乡企业有4个,产值11万元。2000年全乡企业发展370家,其中集体企业26家,个体企业344家,产值达到3.14亿元,比1985年增长285倍。
      集镇建设发展较快。乡政府所在地吴集街,1996年以前街道狭窄,只有10米宽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满街泥水,两侧门面房参差不齐,以瓦房为主。1997年,规划实施街道拆迁,道路扩宽32米,两侧门面房以楼房为主,泥土路变成柏油路。1994年,在徐楼村新建金三角商贸市场一处,占地7.07公顷,建门面房325间,建拱棚8928平方米。有个体工商户37户,日销售额达15万元。 
2000年,全乡在校生数量7009人,比1985年增长16.7%,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比1985年提高6个百分点,青壮年文盲下降到0.2%。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获县科教杯。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全乡有业余剧团2个,故事队3个,唢呐班10个,2000年,全乡有电视9187台,电视普及率达93%。
      乡卫生院1996年10月被国家卫生部评为“一级甲等医院”。同年,又被国家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爱婴卫生院”。
      全乡有柏油路60多公里。拥有机动车辆78台,其中客车20辆。邮电、电信业务收入2000年190万元,比1985年增长62倍。
      1990年开展评选“十星级农户”活动。全乡共评出“十星级农户”5120户,占总户的56%。1987年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的有常庄村、大王堂村、徐楼村、胡赵庄村、常庄粮所、教管站。1996年乡敬老院被河南省民政厅授予“文明敬老院”。1997~1999年连续3年被地委、行署评为“社会综合治理模范乡”。1998~2000年连续3年被地、县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