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体育
1986年学校体育全部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体育锻炼。1987年国家统一发行了中小学《体育》达标课本,与此同时还兴起了评选传统项目学校活动。是年后,遂平县各学校完全按照体育达标课本进行体育锻炼。体育达标教学课程有:田径、球类、武术、舞蹈等。为了切实达到上级要求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遂平县教体局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召开全县各学校参加的实施国家体育达标标准动员会。
二、把各校体育达标目标列入各校目标管理责任制中。
三、实行体育达标奖惩措施,对达标率低的,扣除目标管理总分,学校不能评先,教师不能评优,未能达标的学生不能升级。
四、检查各学校有无体育达标工作计划,有无体育教师,体育设施以及体育经费是否落实(用于学校体育的经费必须占学杂费的20%),并抽查学生达标情况。
体育达标活动实施后,各学校除上好课间操和体育课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加强锻炼,保证学生每天最少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与此同时,教体局每年组织各学校参加学生运动会。
1988年全县有22所学校被评为体育先进学校,在地区组织的中小学越野长跑比赛中遂平县获总分第一名,1990年全县学生达标合格率95%,其中良好率73.3%,优秀率29.2%。1986~1990年连续5年获省级体育达标先进县。玉山乡悦庄学校、濯阳镇一小等11所中小学获省级体育达标学校。县34所中小学获地、市级体育达标先进学校。
第一节 学校体育
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是指学校建立在体育达标之上的某些体育项目,经常开展。参加人数过半且技术水平较高,通过评审验收才能被确认为传统体育项目学校。1986年县第一初中、槐树乡中学、城关镇三小被地区评为传统项目学校。1994年县第一初中被河南省评为省级田径传统项目学校,1986~2000年在每年举行的地、县传统项目学校运动会中,对坚持好的传统项目学校,上级分别对学校进行奖励、对教练进行补助、给学校拨发体育器材等。
第二节 业余体校
1986年遂平县有业余体校一所,开设的课程有: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围棋。1987年大学生王林武、刘旭南、杨新中分配到遂平县业余体校后,将田径班分为跳跃,中、长跑,投掷和短跑四个小班。1990年遂平县业余体校根据国家体育需要,将田径项目作为主要训练项目。
1987年后体校在初中、高中体育竞赛中不断刷新田径纪录。1989~1993年遂平县业余体校在省级运动会中获得了15块金牌;在地区级比赛中获得12次第一;在全国比赛中7次获得第一、二、三名。1986~1995年向上级输送运动员苗子59人。全县学校的体育工作形成了从传统项目学校-县业余体校-向国家输送运动员的体育人才的格局。遂平县体校选送的运动员何君彦获全国接力赛第一名。选送的国家体育代表队员常伟在意大利划船项目比赛中获得第三名。槐树乡中选送的运动员姬松州在全国举重锦标赛中获银奖。
第三节 群众体育
1986年后职工体育活动较为活跃,且形式多样,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围棋、跳棋、健身操等。90年代后象棋较为盛行。1986年后,县妇联、县工会、教体局每年在“三八妇女节”、“五一”、“十一”、“春节”等不定时的举办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如篮球、乒乓球、拔河、象棋、冬季长跑、田径等。县城内每隔4~5年举行一次规模较大的全县范围的职工、干部运动会。有条件的单位和系统如教育、邮电、卫生、电业、税务、粮食、工业等系统不定时地举行本单位或系统体育竞赛。
1986年9月驻马店地区老干部局、老年体育协会、行署体育处联合举办了第一届门球运动会。遂平县老年门球活动逐渐兴盛来,1988年,遂平县成立了老年门球协会,城区内门球场地逐渐增多。1989年县教体局在教师节举办了全县教育系统门球运动会。后门球运动普及到各乡镇。1991年后老年门球被列入全县运动会比赛项目。1994年在地区门球比赛中遂平县获第二名。
1986—2000年,县老干部局每隔1年都要组织全县离退休老干部进行登山和钓鱼比赛等活动。除此之外,城区内的河堤、公园、大操场等场地,许多自发的老年太极拳、健身操等也较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