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第一节 组织
一、县妇联
1986年县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县妇联”)有主任、副主任3人,委员7人,内设办公室、宣传部、组织部、权益部、少儿部。1989年,组织部、宣传部合并为组织宣传部,编制7人。1996年,内设机构调整为办公室、组宣部、权益福利部,编制5人,其中主席、副主席各1人,至2000年。
二、基层妇女组织
1986年,全县18个乡镇建立妇联会,并配有专兼职妇女干部18人,平均年龄35岁,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6人。1995年底,全县18个乡、镇(区)通过召开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本乡镇(区)的妇联主席,有2/3的乡选有妇联副主席,各行政村配有妇代会主任,90%的村民小组配有育龄妇女小组长,全县各局委配有1名兼职的妇委会主任。至2000年,全县有专职妇联干部23名,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1人,有兼职妇联干部60人,18个乡、镇(区)均配有妇联会主席,6个乡配有妇联会副主席,225个行政村配有妇代会主任,各村民小组配有妇女小组长,县直各局委均配有女工委员或妇委会主任。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
1989年9月,在县城召开遂平县第九届妇女代表大会,到会代表252名。会议通过县妇联会的工作报告,选举县妇联会第九届执行委员会。选举产生常委9名,执行委员29名,出席省第八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4人。选举赵秀荣为主任,宋丽、王明焕为副主任。
1993年9月,妇女联合会主任、副主任改称主席、副主席。
1995年元月,在县城召开遂平县第十届妇女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99名。会议通过县妇联会工作报告,选举县妇联会第十届执行委员会。选举产生常委9名,执行委员27名。选举柳玉枝为主席,王明焕、符铭为副主席。
第三节 主要工作
一、来信来访
1986~2000年,县妇联共接待妇女来信来访1008人(次),调解处理621起,协助处理167件,转交县法院220起,结案率98%。
二、参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专项活动
15年间,县妇联配合公安机关查处拐卖妇女儿童案件13起,解救受害妇女儿童44人。
三、妇女权益保障
90年代后,遂平县妇联会宣传、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九十年代中国儿童事业发展纲要》及《河南省妇女发展规划》、《九十年代河南省儿童事业发展规划》。1992年6月,县妇联在全县城乡开展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宣传活动。1997年5月,与人寿保险公司联合举办“寿险杯”“两纲”、“两规划”宣传活动,增强广大妇女法律意识。
1998年9月,县妇联与法院联合成立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合议庭,派妇女干部作为陪审员参与涉及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案件审判工作。
1990年起,县妇联协同卫生部门坚持一年一度对全县已婚妇女进行健康检查,使广大女工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体现出对广大女工的人文关怀。
四、开展“春蕾计划”
“春蕾计划”是面向贫困女童实施的一项扶贫计划,是全国妇联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于1992年联合发起的,旨在通过向社会各届募集资金,帮助所有因贫困而失学或面临失学的女童完成小学和初中学业的一项公益助学活动。
1994年,县妇联响应省妇联号召,实施“春蕾计划”,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伸出一双手,奉献一颗爱心”活动,共收到捐款17543元,资助47名失学女童重返校园。1998年8月,县妇联向全县发出“伸出援助手,爱心献春蕾”倡议,共收到全县广大职工干部、社会各界人士捐款2.3万多元,救助困难家庭女童150名。至2000年,开展一系列“爱心献春蕾”活动,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10多万元,使330名特困家庭女童及失、辍学女童重返校园,继续完成学业。
五、少儿工作
1994年5月制定《遂平县九十年代儿童事业发展规划》,成立遂平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开展“优生、优育、优教”试点工程,协助有关部门办好家长学校,至2000年全县共开办家长学校42所。每年“六一”节前夕,县妇联陪同县领导人,带着儿童玩具、儿童读物、儿童食品、教学用具等到县直幼儿园看望,慰问幼教工作者。县、乡两级妇联共表彰先进幼师1560名,优秀家长1820名。1992年5月,县妇联、县团委联合举办遂平县首届“象棋、健身圈”大赛,200多名少儿参赛。1996年5月,县妇联、教体委、计生委联合举办庆“六一”百名优秀儿童评选活动。
第四节 巾帼活动
一、妇女参政
1986~2000年,全县有副县级以上女干部5人,正、副科级女干部67人。1998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比例分别占到29.2%和20%。
二、双学双比活动
1987年,县妇联在全县妇女中开展“建功成才”和“学”、“比”、“赛”活动,引导妇女增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念,学实用技术,比发展庭院经济,赛对社会贡献。1989年后,此项活动深化为“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活动,号召农村妇女“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1996年,组织妇女开展“一帮一、共奔小康”活动,县妇联号召受乡以上表彰的“双学双比”女能手,至少帮一户贫困妇女脱贫致富,与贫困妇女“结对子”、““签协议”,并建立帮贫“结对子”档案。至1996年底,全县有2000多名女能手通过技术帮、资金扶、项目带,共帮带贫困户2300户。1999年,赋予“双学双比”活动新内涵,即“学科技、学管理、比贡献、比效益”,全县涌现出一批女经纪人、女营销员。为调动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双学双比”活动中的积极性,同年,县、乡妇联成立“农村妇女科技指导中心”,指导农村广大妇女调整种植结构,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至2000年,全县农村有7600名文盲妇女全部脱盲,500名妇女参加电大、刊大、函大、农业广播学校学习,11人获得驻马店地区实用人才大专班毕业文凭,8.5万名妇女参加种植、养殖、草编、刺绣、缝纫等专业技术培训。
1989年,县妇联被省妇联授予“提高妇女素质、传播精神文明”先进单位。1990年3月、1991年3月,玉山乡火龙庙村养鸡能手张西英、车站乡机绣厂厂长韩变及灈阳镇北关李贺梅分别被省妇联“双学双比”协调委员会授予“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1994年开展女农民技术员任职资格申报工作,1995年,全县146人经县评审委员会通过141人。至2000年,全县共有472名农村妇女被评为女农民技术员,涌现出“双学双比”女能手825名,县妇联被省妇联命名为“女农民技术员评定工作”先进单位。和兴乡养鸡女能手刘振荣靠自身能力和信誉将自己的鸡场变成了方圆左右的养鸡服务中心。1991年10月,省委书记侯宗宾到遂平调研时特意视察养鸡服务中心,并给予高度赞扬。1992年,刘振荣荣获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1993年,作为省妇女代表出席全国妇女第七次代表大会。
在“双学双比”活动中城镇女职工立足岗位练兵,岗位成才,提高自身素质。工商银行女职工魏秋花1992年在行业技术比武中被评为省点钞技术能手。县医院眼科主治医师王文兰撰写论文19篇,其中5篇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1991年《冷冻治疗沙眼的研究》在全国科技成果交流会上获优秀奖。诸市乡税务所征管员白本芳,几年间经她开出的税票数以万计无差错,累计征收税款达百万元,1991年7月荣获全国税务系统“三八红旗手”称号。1996年始,县妇联协助有关部门帮助下岗女工再就业,至2000年,共为805名下岗女工找到了就业门路。
三、巾帼建功活动
1997年,县妇联号召在女职工多的行业,开展“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至2000年,有20多个单位获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荣誉称号,768名职工荣获“巾帼建功标兵”称号。1992年,县妇联成立“三八”家政服务中心,至2000年,共向北京、深圳、天津等地输出劳务人员8000多人次,并间接带动1万多人外出务工。1999年6月,县妇联主席柳玉枝作为行业代表出席全国首届打工妹研讨会,作典型发言。同年12月,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党委授予遂平县妇联为全省“劳务输出”先进单位。
四、文明创建活动
1987年元月,县妇联组织在全县范围开展“破陋习、树新风”活动,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定婚要彩礼、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县、乡两级妇联分别成立了“婚丧嫁娶调处委员会”,开展“夸媳妇,贺娘家”等活动。1988年元月24日,县妇联与县宣传部、团县委联合为县直27对青年举行了集体婚礼,《河南日报》、《驻马店报》等媒体采访报道。
1994年后,“树新风”活动深化为“献爱心”活动。1995年元月,县妇联与县工商银行共同购买物品到褚堂乡敬老院看望老人和孤儿,并给孤儿刘俊威送去200元学费。与团县委联合发出倡议,为白血病患儿姜启捐款3000余元。2000年9月,县妇联成立“爱心计划”协调小组,动员社会力量向城镇打工妹献爱心,全面提高打工妹的整体素质,打工妹在工作中遇事有人管、遇事有人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