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2000年,遂平县适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经济综合管理方式由微观经济管理向宏观经济管理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全县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服务和信息服务。统计部门的职能也与时俱进,相应的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转向多种调查方式并存的,互为补充的统计调查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了全县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和统计数据库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了统计监督机制。扩大审计监督范围。采取多种宏观调控措施保证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一章 计划
      1986年后,遂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历了“七五”、“八五”、“九五”三个五年计划,跨越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三个阶段,县域经济稳步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较好。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新上一批交通、工业、电网改造及城区改造、城区供水工程等重点公益事业项目。2000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7亿元,国有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基本建设完成投资7153万元。
      15年间,遂平县投入以工代赈资金510万元,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县、乡、村公路880.8公里,“九五”较“八五”期间增加487公里。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仅2000年改造坡耕地4000公顷,改造中低产田1.3万公顷,新增灌溉面积0.67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九五”期间,遂平县引进资金10.8亿元,公路通车里程461.7公里,76%的行政村通了柏油路。固定电话装机累计5.3万部,发展移动电话用户6882户,实现村村通电话,城乡电话普及率达到9部/百人。2000年,农村电网改造一期工程完成全县年用电量2.04亿度,创历史新高。取得地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3项,国家三类专利83项。2000年,全县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100%,“九五”期间,为大中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6905人。旅游业共接待游客130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962万元,间接经济效益6400万元。
第一节 职能改革
      遂平县计划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安排全县社会经济各领域的总体规划,综合平衡,协调各经济管理部门的关系,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推动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遂平县计划工作一方面对工农业产值、国家统配物资、粮食产量、烟叶、固定资产投资、土地、人口指标实行指令性计划,其余实行指导性计划,支持发展市场经济,给生产经营单位以生产自主权;另一方面,对工业生产管理进一步加强,对五个试点无主管企业进行管理。对107国道经济开发进行指导、论证和协调。1992年,指令性计划产品由50多种降为21种。在行业计划管理中,优待扶持工业、农业、能源、交通、教育等项目,限制耗能、长线产品项目。根据“七五”打基础、“八五”上规模、“九五”大发展的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1990年遂平县各主要经济指标较1985年翻一番,1994年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八五”计划。全县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在全区的位次由第七位,向前进了三个位次。
      1996~2000年,计划编制的基本程序以“调整研究-科学测算-提出计划-人大审议”为主,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计划指标体系作较大调整:一是减少经济指标,二是注重指标的指导性和宏观性,三是取消指令性计划。1998年上半年,县政府决定由县计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在建项目的审批手续。全年共审批立项、审核上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6个,其中28个项目上报国家或省以上争取上级投资。2000年,为加强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县计委对县内在建项目进行检查,查出未经计划部门审批立项的计划外工程14个,依据有关政策给予通报和处理。
第二节 综合计划
      一、规划编制
      (一)“七五”编制 1985年11月,编制出遂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纲要。遂平县“七五”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坚定不移、慎重稳妥地推进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进一步抓好重点建设、技术改造、企业管理和智力开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使城乡人口生活继续有所改善。计划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8783万元,平均每年增长8.2%。国民收入达到24106万元,平均每年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五年合计5000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000万元,更新改造2000万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1990年达到378万元,平均年增长5%。农民人均消费水平达到350元,平均每年增长6.4%。农业总产值达到23612万元,平均每年增长8%。粮食五年总产24.4亿斤,“七五”比“六五”净增粮食3亿斤。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9%,1990年达到517万元;出口总额达到1129万元,平均每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0元,净增160元。
      (二)“八五”编制1990年上半年编制出遂平县1988~2000年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规划,7月份通过地区战略规划评审委员会鉴定。下半年编制出遂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草案和十年规划。遂平县“八五”时期,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内引外联,调整结构,强农定工,系列开发,大兴科技,提高效益。“八五”时期遂平县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社会总产值1995年达到59158万元,比1990年增长47%。“八五”平均递增8%(按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2000年达到88738万元,比1995年增长50%,年平均递增8.5%,10年平均递增8.2%。国民生产总值1995年达到30502万元,比1990年增长47%,“八五”平均递增8%,2000年达到45753万元,10年平均递增8.2%。国民收入1995年达到27493万元,比1990年增长47%,“八五”平均递增8%,2000年达到41240万元,10年平均递增8.2%。农业总产值1995年达到28463万元,比1990年增长27.5%,“八五”时期年平均递增5%,2000年达到36290万元,10年平均递增5%。粮食总产量,1995年达到4亿公斤,2000年达到4.3亿公斤,人均粮食产量1995年达到663公斤,2000年人均产量678公斤。工业总产值1995年达到12311万元,比1990年增长57.5%,“八五”年平均递增9.5%,2000年达到19821万元,10年平均递增9.7%。财政收入1995年达到2611万元,比1990年增长46.93%,“八五”年平均递增8%,2000年达到4018万元,10年平均递增8.5%。乡镇企业总产值1995年达到29186万元,比1990年增长100.7%,“八五”年均递增15%。2000年达到46843万元,10年平均增长12.4%。社会零售总额1995年达到3亿元,比1990年增长47%,年均递增8%。居民消费水平1995年达到550元,年均递增7.2%,2000年达到835元,10年平均递增8.1%,基本达到小康水平。1991年上半年修改完善,并经县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执行。
      (三)“九五”编制 按照省、地统一安排,1995年下半年编制出《遂平县国民经济与社会事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6年初,经过反复讨论修订,3月6日提交县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纲要》提出了“九五”期间遂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计划目标和奋斗任务:到“九五”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年均递增26.2%,力争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五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119元,年均递增24.5%,比1980年增长20倍;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7:57:26。农业总产值达到11.1亿元,年均增长10%,粮食总产量达到45万吨,年均增长3.9%。工业总产值达到72.4亿元,年均增长30%。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90亿元,年均3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7亿元,年均增长20%;城市化水平有较大提高,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人口数量保持62.1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0元。
      (四)“十五”编制1999年初,第十个五年计划编制工作开始启动。在“十五”计划编制的前期研究阶段,县计委拟订并提出涵盖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20个调研课题,组织县有关部门开展研究工作。“十五”计划的编制过程更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和创新性,打破过去单一由计划部门独立承担编制任务的框框,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确保规划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2000年下半年,《“十五”计划纲要》初步编制完成。经过专家论证会、县长办公会、县委常委会、县四个班子会反复讨论,五易其稿,于2000年12月基本定稿,提交县委扩大会议讨论。“十五”期间,遂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870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到2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26%左右。
      二、计划编制
      (一)“七五”计划 1986年4月17日,在县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关于遂平县198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198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1986年是“七五”计划的第一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计划安排是:农业总产值增长8%,工业总产值增长8.6%,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人均增长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贸总额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2.2‰。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5500万元,工业总产值3650万元。
      1987年4月14日,县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198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198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1987年遂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计划的基本任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继续深入改革,抓好粮食生产为基础,以乡镇企业为突破口,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大力发展增产节约和增收节支专项运动,使全县的经济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好的经济效益。计划安排工农业总产值2.63亿元,财政收入1372万元,粮食总产2.3~2.5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40元以上,年末人口控制在548570人以内。
      1988年5月15日,遂平县第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遂平县198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198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发展草案主要指标是:在不断扩大社会生产总量,努力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社会总产值增长8.4%,达到4.05亿元。农业总产值增长6.3%,达到1.9亿元,工业总产值增长14.1%,达到53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9400万元(现价),国营商业销售总额1.315亿元,财政收入增长10%,达到14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元。
      1989年4月11日,遂平县第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遂平县1988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198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工业发展的计划目标是:社会总产值达到4.54亿元,增长15%;国民收入达到2.5亿元,增长18%;工业总产值达到2.6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600万元,农业总产值1.92亿元;粮食总产3.03亿公斤。
      1990年4月12日,遂平县第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遂平县198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199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遂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农业总产值达到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乡办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3%;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58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外资出口收购总值74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
      (二)“八五”计划1991年3月30日县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遂平县199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199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社会总产值达到43866万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工农业总值达到29658万元,比上年增长6.4%;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2617万元,比上年增长9%。国民收入达到20386万元,比上年增长9%。财政收入达到2059.4万元,比上年增长15.8%。
      1992年3月31日,县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遂平县1991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199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1992年遂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2000万元,比去年增长11.3%(90年不变价,下同);国民收入达到34824万元,农业总产值45000万元,比去年增长23%;工业总产值(乡级及乡以上)达到20000万元,财政收入达到2770万元,比去年增长27.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2000万元。
      1993年3月1日,县第十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遂平县1992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199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1993年遂平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2亿元,社会总产值达到13.4亿元,农业总产值4.9亿元,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4亿元,工业销售产值达到3.298亿元,产销率达到97%以上;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5.64亿元,财政收入力争达到4000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8亿元。
      1994年3月23日,县第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遂平县199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199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1994年遂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2.1亿元,财政收入(按新财税体制)达到3649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亿元。
      1995年3月26日,县第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遂平县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与199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1995年是“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2亿元,比去年增长47.3%;农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比去年增长25%;(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比去年增长66.4%;工业销售产值达到7.8亿元,产销率达到98%以上;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比去年增长53.8%;财政收入(按新财税体制)达到5067万元,比去年增长22.2%;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3.5亿元,比去年增长36.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5%以上。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是计委的一项主要工作。1996年以来,计划编制的基本程序仍以“调查研究-科学测算-提出计划-人大审议”为主,但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计划指标体系发生较大变化:减少经济指标,注重指标的指导性和宏观性,基本取消指令性计划。
      (三)“九五”计划1996年3月8日,县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遂平县199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199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1996年遂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计划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亿元,比上年增长30%;农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全部工业产值达到42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比上年增长47.7%,工业产销率达到97%;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49.5亿元,比上年增长34.9%;财政收入(新财税体制)达到6666万元,比上年增长1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比上年增长34.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5%以上。
      1997年3月9日,县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遂平县199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199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1997年遂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计划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农业总产值达到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工业总产值达到3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工业产销率达到97%;乡镇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8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亿元,比上年增长31%;农民人增纯收入达到1800元,比上年增长15.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5%以上。
      1998年3月19日,县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1998年遂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目标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8亿元,比上年增长25%;实现农业总产值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实现工业总产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30%;乡镇企业总产值39.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地方财政收入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亿元,比上年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亿元,比上年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比上年增长10.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1999年3月19日,县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1999年遂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2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农业总产值17.53亿元,比上年增长5%;工业总产值3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乡镇企业总产值4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亿元,比上年增长9.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710万元,比上年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1元,比上年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50元,比上年增长5%。
      2000年2月26日,县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遂平县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00年遂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农业总产值增长6%;工业总产值增长13%;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三、计划实施
      1986~1990年遂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1990年实现社会总产值40244万元(80年不变价,下同),比1985年增长43.6%,5年平均递增7.5%;工农业总产值27872万元,比1985年增长50.8%,5年平均递增8.6%;国民生产总值20750万元,比1985年增长34.4%,5年平均递增6.1%;国民收入18703万元,比1985年增长34.4%,5年平均递增6.1%;各项生产建设、内外贸易、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电视、体育等社会事业也都得到一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
      1991~1995年“八五”期间,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中央确立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总方针,求实苦干,奋力拼搏,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可喜成绩,是建国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八五”末,遂平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7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年均递增速度30.1%,比“七五”期间高出19.6个百分点,提前2年实现了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两翻的目标。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5年农业生产总值达到7.02亿元,年均递增13.5%,比“七五”期间高7.3个百分点。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1995年总产值达到27.06亿元,年均递增79.3%,比“七五”期间高50.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形成了建筑、建材、造纸、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19.76亿元,年递增62.7%,比“七五”期间高39.3个百分点,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76亿元,年均递增39.5%,比“七五”期间高2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1995年财政收入7034万元,按可比口径,年均递增3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8亿元,是“七五”期间的13.8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个产业的比例由“七五”末的64:16:20,调整到“八五”末的33:44:23,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迅速扩张,第三产业稳定发展。“八五”期间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比“七五”时期高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1%,比“七五”时期高39.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4%,比“七五”时期高13个百分点。1996年遂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实现农业总产值14.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粮食总产达到4.11亿公斤,比上年增长7%,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工业总产值5119万元,比上年增长2.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236万元,比上年增长29.9%;完成财政支出9889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23.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全年引进项目124个,引进县外资金2.68亿元;职工平均工资达到了3540元,比上年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56元,比上年增长21.8%。
      1997年计划执行情况: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实现农业总产值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畜牧业总产值达到8.8亿元,比上年增长30.7%,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当年年初,国家计委、水利部、农业部联合批准遂平为“九五”期间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国有单位投资1.95亿元,比上年增长40.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完成财政收入8818万元,比上年增长21.9%;教育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普九”验收,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100%;农民人均纯收入1805元,比上年增长16%。
      1998年计划执行情况: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实现农业总产值16.69亿元,比上年增长8.91%,其中畜牧业产值9.1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5%;全年粮食总产40.6万吨,比上年增长6.8%;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38.8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亿元,增长10.7%,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2.18亿元;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6.4亿元,比上年增长9.4%;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202万元,比上年增长15.7%,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当年,遂平县被命名为全国科技先进县,关王庙乡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首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人口自然增长率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54元,比上年增长8.25%。
      1999年计划执行情况: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47亿元,比上年增长9.3%;完成农业总产值16.82亿元,比上年增长5.74%;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4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完成工业总产值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其中国有单位投资1.3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4亿元,比上年增长9.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416万元,占年计划的100.1%,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6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82元,比上年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4元,比上年增长12.5%,人均消费支出2826元,比上年增长0.4%。
      2000年计划执行情况: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8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完成农业总产值16.15亿元,比上年增长4.6%;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完成工业总产值2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完成产值9.3亿元,同比增长13.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7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28亿元,同比增长2.1%;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7.6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706万元,占年计划的100.1%6,同比增长3.1%;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708亿元,同比增长8.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元,比上年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8元,比上年增长12.7%。
第三节 项目建设
      一、争取项目投资
      “七五”期间,县计经委为全县工业企业办理更新改造立项,总投资5000万元,新增产值4517万元,利税253万元。“八五”期间,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争取国家、省、地立项,新上和技改项目194个,总投资2.6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500万元,省、地贷款1.62亿元,其余为企业自筹资金。新增产值4.5亿元,利税1.4亿元。
      “八五”期间,是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5年。项目建设成绩显著,重点强化“四大支柱”(建筑、建材,造纸、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建设“十大项目”,塑造“十大罗汉”(化肥厂、造纸厂、二纸厂等10个骨干企业中有4个企业利税超过500万元,其中电业公司利税突破千万元大关),投入技改资金3000万元,一批技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加快交通、通讯、电力、旅游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先后完成了107国道遂平段扩改建项目和遂诸、遂周公路的改建工程项目。完成110千伏变电站二期增容工程,新建35千伏变电站一座,县城开通3.5万门程控电话。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引进资金1.3亿元,广东华强塑胶有公司、华中正大集团、宏润亚麻有限公司等大中型项目先后在遂平县建设施工,给全县带来了新的项目、新的观念、新的环境和新的管理办法,为遂平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和后劲。
      “九五”期间,全县共确定重大投资项目64项,其中工业项目14个,农业项目2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8个,涵盖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6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达到173117.8万元(其中,从上级争取项目建设资金45448万元),5年累计完成投资36426.8万元。其中,华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大豆蛋白纤维工程、化肥厂6万吨合成氨技改项目、农村电网改造一期工程、电信扩容、商品粮基地建设、县城旧城改造、遂平县板桥灌区灌溉及配套开发中低产田等25个项目建成。5年间,依托项目库,通过东西合作,共组织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26个,签约资金20.94亿元,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动力。
      二、以工代赈
      1991年,争取资金110万元,用于驻(驻马店)舞(舞阳)公路;1992年下宋水库修复国家投资25万元;沙舞公路赵步口大桥国家投资50万元;1993年人畜饮水工程,总投资62万元。 其中上级拨款21万元,地方自筹41万元;1994年人畜饮水工程上级投入10万元,自筹30万元;1995年板灌渠配套国家投资100万元,人畜饮水工程国家投资41万元,地方自筹82万元。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
      1986年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完成1580万元,完成粮食中转站、石寨铺至县城柏油公路、教师进修学校、二高教学楼、农贸市场、纸厂一期改造工程等8个建设项目。
      1991年遂平县共下达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2个,其中基建项目18个,拆、翻建项目11个,零星土建项目23个,建设总规模30099.5平方米,投资总额814万元,完成投资446.6万元,占年计划投资的54.8%。
      1996年,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比上年增长34.2%。
      1998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2.18亿元。城镇集体单位投资1.03亿元,商品房开发400万元,城镇个体投资7800万元。年初县政府确定的20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完成总投资6462.4万元。
      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县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国有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1%;基本建设完成投资7153万元。
第五节 管理机构
      1987年8月,县计委与经委分离,成立生产调度股、企业管理股、职工教育股、科技信息股、共建股、计划股、办公室、农业区划办公室。1996年4月按照全县机构改革要求,遂平县计划委员会在原计划经济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内设办公室、综合股、农村发展股、工交财贸股、固定资产投资股,并与县经贸委合署承担项目办职能。2000年内设机构无变化。1997年获驻马店地区计委系统工作目标考核“综合奖”;2000年获驻马店地区计委系统工作目标考核“综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