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台乡
张台乡位于遂平县西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地35公里。东与文城、花庄乡接壤,西南和泌阳交界,北与嵖岈山乡、舞钢区相连。全乡总面积76平方公里,辖张台、高魏楼、流水店、小营、潘赵、火石头、栗园、李尧8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86个村民小组。其中潘赵、火石头、栗园、李尧村属山区和半山区。全乡总人口11915人,耕地面积1867公顷,人均耕地1.5亩,以汉民为主,兼有回族、佤族等少数民族。
境内有太顶山、太关山等,山岗和丘陵占全乡总面积的60%,石头河自北向南为遂泌两县的分界线,小黄河、赵文献河均发源于境内。沿河有机灌站3处,兴建水库3处,挖大塘45个,总蓄水量95万立方米。境内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砂粒石资源、铁砂矿资源。开发的氟石资源,是制造水泥的重要原料。
境内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等作物,小麦单产250~300公斤,玉米单产300~350公斤,大豆单产75~100公斤,芝麻59~75公斤,油菜100公斤左右,花生180~220公斤。2000年实现粮食总产量1365吨,比1985年增长300%,油料总产量达1335吨,较1985年增长410%。实现农业总产值8380万元,较1985年增长800%。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亿元,比1985年增长750%,上缴税金190万元,比1985年增长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较1985年增长了3.5倍。
张台乡属山区丘陵平原区,特色种植的花木、林果是主导产业。流水店村的花木基地,占地约66.67公顷,主导品种有雪松、黄柏、黄桃等,种植规模逐年在拓展,名、优、特新品种不断增加。年产值150~300万元。流水店果圃厂,小营、高魏楼村33公顷的黄桃生产基地,栗园村的北山岗黄桃、小杂果生产已具规模,初见成效,年产值约80~100万元。
2000年,全乡畜牧业产值6400万元,年出栏生猪2.1万头,年末大牲畜存栏1万头,生猪存栏1.1万头,家禽存栏8.3万只。畜牧业生产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1991年张台乡大力加强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8万元新建了袁庄和母猪峡两座石拱桥。1992年投资4.5万元修建了张舞公路、李尧后河漫水桥,当年实现李尧村通电。1994年投资8万元修复了潘赵村毛庄水库截潜流吃水工程,解决了潘赵北四村人畜吃水问题。1995年修复板灌干渠流水店境内1000米大堤,该工程被县评为全优工程。投资30万元,安装了程控电话无线塔,实现程控电话开通。1997年张台乡修通了张台——遂平柏油公路。1998年利用世行贷款修建流水店农田水利灌溉项目,投资95万元,改善了当地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重要集镇张台位于遂平西南边陲,南北长1050米,东西宽950米,西邻石头河,1996年沿街两旁修建标准化门面房、统一组织装修,又修建10米宽的新柏油公路,使张台的集镇焕然一新。
2000年全乡共有企业60多家,包括农修厂、综合服务厂、粉浆精厂、木器厂、鸡场、猪场、石料厂等,完成产值1.84亿元,入库税金190万元,比1985年增长了8倍。
2000年全乡共有中小学校9所,教职工170人,学生近3000名,其中小学8所,中学1所。1992年教育工作方面投资21.4万元实现全乡中小学“六配套”建设。1994年投资37.7万元,修建了乡中教学楼,占地1123.06平方米。
2000年有乡级卫生院1所,职工42人,占地1.33公顷,建筑面积1550平方米,床位36张。另新建办公楼1幢、住院楼1幢,改善了张台乡医疗卫生条件。在乡街道设有2个门诊,由卫生院统一核算。全乡村级诊所10个。
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境内有以伏牛山自然风景为主体的凤鸣谷森林公园,有将军峰、南北斗寺、大橡树、母猪峡等130多个景点,是遂平县以国家级嵖岈山风景区为主体的“一山一水一址一园”大旅游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面积25平方公里,境内交通便利,移动通信可全境覆盖,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2000年张台乡被地区评为信访工作“三无乡”。2001年获省基层信访工作“三无”达标乡,连续7年夺取“红旗渠精神杯”。2000年度被县委命名为“六好乡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