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区划
明代全县编户为36里:即在城、黄力、崇仁、新兴、孚召、朱贤、留田、原王、留庄、百尺、固村、十八、岳寺、桃台、朱里、张乡、在坊、孝感、著台、由义、居仁、履信、尚礼、安乡、节义、蔡沟、和顺、宣化、新益、新安、安仁、安义、安礼、安智、安信、陈蔡。
清代初年,仍因旧时区划,但每里辖区有所调整,部分里的名称也有改变。后来更里为图,每图之下辖二里,成为36图72里,即城东图(在城里、东坡里)、坊西图(在坊里、西岗里)、蓍阳图(蓍台里、阳岗里)、康奎图(康宁里、奎王里)、武乡图(赵武里、张乡里)、东官图(东岸里、官沟里)、洁墙图(洁已里、固墙里)、敦崇图(敦厚里、崇礼里)、高生图(高岳里、生安里)、杨福图(杨丘里、增福里)、雷安图(雷音里、安全里)、蔡龙图(蔡沟里、卧龙里)、包芦图(包河里、芦沟里)、大河图(大陌里、茅河里)、兴蔡图(新兴里、蔡岗里)、章济图(章武里、洪济里)、郥太图(郥阳里、太平里)、朱湖图(朱马里、洙湖里)、召临图(召父里、临汝里)、蔡津图(蔡埠里、问津里)、亲黄图(涤河里、黄埠里)、陈新图(陈蔡里、新堤里)、朱孝图(朱俭里、孝感里)、芦元图(芦岗里、元皇里)、百汝图(百尺里、汝坟里)、臆北图(臆水里、北皋里)、洪水图(东洪里、西洪里)、桃中图(桃台里、中洪里)、宁居图(宁静里、居阳里)、固书图(固村里、书台里)、党段图(党湖里、陈段里)、青华图(青龙里、华陂里)、遵化图(遵治里、安化里)、贯五图(贯台里、五龙里)、杜通图(杜沟里、通蔡里)、武扶图(武津里、扶台里)。
72里之区划一直沿用到民国20年(1931)。是年,试行自治,全县新划为9区233乡镇:
第一区,城关(22乡镇)
中山镇、自由镇、平等镇、博爱镇、景贤镇、玩河乡、公安乡、集贤乡、复台乡、文明乡、和平乡、三民乡、同德乡、新化乡、守望乡、文华乡、交通乡、道德乡、集合乡、丕显乡、联合乡、仁和乡。
第二区,黄埠(21乡镇)
同治乡、崇道乡、大德乡、和浦乡、景兴乡、问津乡、汝滂乡、扶云乡、北泉乡、黄埠镇、集义乡、耕读乡、升平乡、义勇乡、道合乡、兴汉乡、同和乡、仁化乡、七新乡、天良乡、竹林乡。
第三区,召店(27乡镇)
平地乡、平乐乡、五龙乡、太和乡、治安乡、骑路乡、敏事乡、端木乡、安全乡、慎行乡、安定乡、淑善乡、广化乡、成美乡、明伦乡、兴仁乡、崇实乡、五权乡、民治乡、民有乡、齐礼乡、金沟乡、临汝乡、路东乡、学田乡、西岗乡、召店镇。
第四区,大刘寨(24乡镇)
尚文乡、石友乡、凤(凰)台乡、纪律乡、利仁乡、洙湖镇、团结乡、新宽乡、文德乡、安民乡、新治乡、雷音乡、安集乡、建业乡、太平乡、同智乡、永定乡、进化乡、合作乡、天顺乡、大成乡、党治乡、克明乡、大兴乡。
第五区,蔡沟(25乡镇)
安乐乡、岳华乡、党权乡、俱乐乡、大治乡、长乐乡、敦仁乡、团结乡、巩固乡、蔡沟镇、鼎新乡、卧龙乡、大同乡、包河乡、治平乡、竟智乡、永宁乡、万全乡、礼让乡、孝悌乡、礼义乡、爱国乡、同济乡、尚德乡、慈善乡。
第六区,东岸(29乡镇)
淮乡、崇山乡、近水乡、群化乡、实英乡、中立乡、福全乡、寓安乡、党建乡、北正乡、陶工乡、光武乡、杨丘乡、好善乡、陶铸乡、佑民乡、大兴乡、中道乡、至正乡、东岸镇、张拔乡、正众乡、宜民乡、同兴乡、双兴乡、福庆乡、永福乡、西河乡、三行乡。
第七区,东洪桥(27乡镇)
扶台乡、建设乡、立志乡、武津乡、雪程乡、康宁乡、立德乡、榆社乡、安良乡、务农乡、黄泥乡、卫生乡、奎王乡、永安乡、河涯乡、四维乡、东洪镇、五色乡、同化乡、兴众乡、共同乡、著台乡、保卫乡、居仁乡、阳岗乡、蔡兴乡、和衷乡。
第八区,华陂(23乡镇)
怀德乡、好仁乡、双河乡、边安乡、公平乡、明文乡、兼善乡、民聚乡、生众乡、彰善乡、秉仁乡、麦糖乡、华陂镇、湖岗乡、化城乡、积善乡、克仁乡、更新乡、寺后乡、宁静乡、史彭乡、刘连乡、临郾乡。
第九区,百尺(25乡镇)
滨水乡、和顺乡、同庆乡、石桥乡、西洪镇、三友乡、相友乡、同心乡、同治乡、协和乡、自治乡、保元乡、知礼乡、绍羽乡、下地乡、百尺镇、忠信乡、守城乡、公议乡、竹园乡、义方乡、文兴乡、超然乡、纸工乡、边际乡。
民国22年(1933),停办自治,实行保甲。全县仍划为9区(设区公所),区下设联保,全县共有联保126个;民国24年(1935)把原9个区合并成3个区(一、二、三区为第一区,四、五、六区为第二区,七、八、九区为第三区),把126个联保合并为76联保;民国29年(1940),全县76联保合并为31联保;民国31年(1942)取消区署,改划全县为17乡镇,这17乡镇是:百尺镇、华陂镇、西洪乡、东洪乡、武津乡、东岸乡、杨丘乡、平新乡、蔡沟镇、和合乡、洙湖镇、蔡杜乡、召店乡、黄埠乡、朱陈乡、和平镇、湖岗乡。
建国后,行政区划仍沿旧区乡之制,把全县划为9区170乡。1951年后,增加区乡数并设镇。1956年区公所撤销设立中心乡,其间变化情况如下表:
1958年搞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原区乡建制撤销。全县438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14个人民公社。1961年设10个区,区下仍为公社。至1982年公社多次变动:1959年至1960年14个,1961年50个,1962年至1965年26个,1966年至1975年20个,1976年23个,1977年至1982年25个。公社下设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
1983年,撤销公社,恢复乡村建制,乡名沿用原公社名,乡数与原公社数同(即仍是25个乡),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分别更名为村民委员会(简称行政村或村)和村民小组(简称组)。截止1985年,全县共划分为24个乡,一个(城关镇)镇,494个村民委员会,5182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