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东洪乡
东洪乡位于县城东北部,乡政府所在地东洪集距县城12.5公里。乡境地跨洪河两岸,略成三角形,北部和西北部为小岳寺、朱里两乡,南部、西南部为塔桥、齐海两乡,东部为韩寨乡,西部为石桥乡,总面积约71.8平方公里。1985年,辖27个行政村、268个村民组、66个自然村。全乡共有居民9624户,4821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9人,皆为汉族。
该乡清代属洪水里,民国30年(1941)属东洪乡。1948年底解放,1949年建立人民政权时属第三区,区署设于东洪集,1956年撤区划为东洪、石桥两个中心乡,1958年成立东洪人民公社,1961年重建东洪区,辖5个小公社,1962年撤区并社,仍为东洪公社,1983年改社为乡。
该乡地势西高东低,地面高程最高49.4米,最低48.1米。洪河贯穿全境,境内流程8公里;杨岗河从西南边境流过,境内流程约4公里;黑河流经东北境,境内流程约5公里,全乡位于三河流域之中,水利条件比较优越。
经济以农为主,土质多为粘质厚覆黑老土和青黑土。主种小麦、大豆,其它杂粮、棉花、油料亦可种植。建国前,农业生产落后,常受洪、黑、杨岗三河之危害,人民生活非常穷困。建国后,农田水利建设大兴,“三河”得到了治理,又挖了总长约21公里的6条灌渠,搞了机井配套,有效地控制了旱涝灾害,农业产量逐年增长。1985年实有耕地74446亩,粮食总产为14349.5吨。
乡建有林场、机械厂、实验站、面粉厂、预制厂、拖拉机站、综合加工厂。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很快。到1985年,全乡有中小学27所,教职工371人,在校学生9695人,是建国初期的6倍。乡有卫生院一所、医护人员29人、病床35张,是乡级医院较大的一个。还有乡村诊所27个,医疗条件较好。又有文化站、广播放大站、影剧院、电影队等文化设施,大大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开(封)龚(家棚)公路穿过乡境,东洪为主要停车点之一,交通非常方便。
乡政府所在地东洪集是县城东北的第一大集,过去又是洪河水道的一个重要码头。东洪大桥是县东北部人民往来县城之间的咽喉。现在这里是洪、黑、杨岗三河两岸的商品集散地,商业、粮食、供销、食品等各业竞盛,市场繁荣,是全县几个吞吐量较大的集镇之一。
集东一里许的洪河湾,晴夜远望,犹如细雨朦朦,过去被列为古蔡八景之一的“洪沟夜雨”即指此。
1927年,北伐军与奉军曾激战于此;1948年人民解放军在这里进行过有名的阻击战,这里的人民对革命战争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