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百尺乡
百尺乡位于县城西北部,乡政府所在地百尺集距县城12公里。乡境南连大路李乡,西界西平县,东隔洪河与西洪、华陂两乡为邻。总面积80.3平方公里。1985年,辖19个行政村、237村民组、61个自然村,共有居民10043户,5239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64人.皆为汉族。
该乡地势南高北低(百尺集之名即因此地比县城低百尺而得),东湖西坡,平均地面高程约45米左右,低洼易涝地约占全乡总面积的60%。洪河流经乡境东北边界,境内流程5公里;杨岗河由西向东贯穿全境,境内流程10公里。全乡土质多为粘质厚覆老土和灰小两合土、灰两合土;黄老土和壤黄土面积亦不小,适宜农业生产。
经济以农为主。建国后,改变了生产条件,先后治理了洪河、杨岗河,解除了涝灾。修灌渠5处,长约12公里,机井配套364眼,有效灌溉面积约2万亩以上。到1985年,全乡共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106马力,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全乡总耕地面积75471亩,主种小麦、大豆,兼种棉花、花生等。农业产量逐年增长。1985年粮食总产量为14277吨。
随着农业的发展,工业生产和林、牧、副、渔各业也在大步前进。全乡先后办起了林场、机械厂、面粉厂、砖瓦厂,成立了建筑队、机耕队、种子站等,共有职工385人,年产值80余万元。
1985年,乡建有中小学26所,教职工367人,在校学生9623人,是建国初期1950年的6倍。乡有卫生院一所,医护人员28人,病床30张,每个行政村都有诊所。乡还建有文化站、广播放大站、电影队,有9个行政村购买了公用电视机,人民的文化生活不断改善。
该乡有通往县城的柏油公路,乡内土面公路与各行政村相连,交通较为便利。
该乡人民有支援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清同治二年(1863)捻军首领,人称“小霸王”的张宗禹曾与清军僧格林沁部在茶庵坡激战,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大败清军,因此小霸王大战茶庵坡的故事广为流传;1927年唐生智率领的北伐军在西洪桥与奉军作战,这里的群众曾积极支援北伐军。
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的朱园村有一所将军庙现在该庙已拆据传,唐将李愬雪夜入蔡州时曾经过这里。为了纪念这位战绩卓著的将军,当地群众特建此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