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科学普及
第一节 科普宣传
“文化大革命”前,常利用节日、古庙会和经常性的图片展览,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文革”期间停顿。“文革”以后,科普宣传工作又趋活跃。从1978年至1985年,先后印发《上蔡科技》、《养獭兔》、《小麦油菜栽培》、《无毒棉》等资料38期,乡镇科普资料25万份。开办科技橱窗、画刊、板报22处,刊出104期。还经常进行科技广播,放映专场科教电影,在各影剧院加映科技新闻、科技幻灯片等,以宣传科技成果。
1982年4月,上蔡县“科技之家”楼落成,内设科技讲堂、科技信息服务部、学会组、图书阅览室、资料档案室、美工洗印室、科技咨询处等。到1985年,共接待科技工作者3740人次;图书阅览室接待读者4460人次;科技讲堂举办各类科技进修班、讲习班、训练班等99期,受训的达4607人;学会组和科技信息服务部接待13个省市的217名同行互访,同时,接待群众来访13000多人次。
到1985年,全县25个乡镇都建立了科普协会,配备专职科协主任或副主任,拥有会员1044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科技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技术培训
1985年底统计,全县开办农业技术学校47班,其中乡办11班,村办36班,专职教师81人,学员1376人。1980年至1984年10月,农技校毕业学生1865人。其中有技术职称的169人,任基层干部的87人、任教师的68人、任农民技术员的305人、营业员4人、会计32人。全县科技户30256户,其中种植业9395户,养殖业11471户,加工业5783户,林果菜业4600户。这些科技户起到了“一户带十户,户户学技术”的示范作用。
为了使科技人员本身的知识不断更新,1978年至1985年,采取脱产进修、短期培训、单科学习(包括电大、夜大、函大)、学术交流、技术讲座等办法提高科技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全县科技人员脱产进修的64人次,参加短训的1364人次,参加单科学习的427人次,听科技讲座的1065人次,参加考察的574人次,参加实习的1147人次。参加学习的人员带职带薪,以鼓励他们不断求索与进取。
第三节 科普活动
1982年,中国科协为上蔡县科协配备科普宣传车1辆,科普读物3千册。在科技楼设科技图书阅览室一处,接待读者7千人次。举办各类进修班、讲习班、训练班99期.参加学习的共4607人。1980年9月和1981年11月,举办两期科技日语进修班,学员来自省内97个县、市的科技人员127人,学期45天。通过学习,学员能够阅览日语科技用文,开拓科技人员的外语窗口,河南科协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1984年4月,聘请中国摄影学会河南分会副总编王世龙、中国新闻记者王苗、黄云生、美国国际摄影记者金伯宏等人来上蔡县授课。学员来自省内14个县市,共36名。学员学习期间,师生在上蔡县城乡采访、抓拍照片119幅,其中有57幅作品,分别获一、二、三等奖。1985年,美国《国际画刊》选登了金伯宏的作品《古蔡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