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污染源
上蔡县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是水源污染,其次是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县城工业企业的废水和城关居民生活废水,大都以明沟排放,注入城东杜一沟、蔡河,最后入洪河。据1986年统计,县城废水年排放量175.6万吨,其中工业废水约为170.4万吨。这些废水中含有浑发酚、砷、氰、硫化物和COD等,并有大量的悬浮物存在,使城河和一些坑塘水已发黑变臭。污染最重者为黑河。黑河发源于漯河市南郊,1970年后,漯河市化工厂、化肥厂、造纸厂、印染厂、皮革厂等140多家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黑河,每日量约47000吨,致使黑河水十几年来,腥臭刺鼻,鱼类绝迹,杂草不生,“黑河两岸,小鱼当饭”已成历史。黑河两岸五公里之内出生的畸形婴儿和痴呆婴儿高于其它地区,肝炎发病率高出其他乡几倍。小洪河及其它河流污染情况也很严重。
大气污染源主要是煤炭和石油燃烧后的废气。1985年,据县城13个工业企业调查,燃料煤年耗量为20003吨,燃料油年耗量为21.9吨,废气排放总量为18257万标准立方米,其中烟尘512.7吨,碳氢化合物475.2吨,一氧化碳415.2吨,二氧化硫193.6吨,氮氧化合物178.2吨。
县内噪声污染有工厂的机器轰鸣声、汽车、拖拉机的响声和高音喇叭的叫声。经测定,噪声污染最严重的是面粉厂的磨粉机,其声源强度为98分贝,县印刷厂等厂家的备用电机,声源强度为94分贝。白云大道的车流量是1711辆次/日,南环路的车流量是2494辆次/日,因上述噪声都发生在居民稠密区,其危害程度更为严重。
第二节 治 理
针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趋势,1981年7月,县建委配备两名专职环保人员,1984年7月,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设立环保股,各乡镇配建设助理员1名。1988年,成立环境保护监测站,编制8人,与环保股合署办公。经过宣传环保法规,征收排污费和坚持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全民环保意识大为增强。全城12个大的工业锅炉均安装了消烟除尘器,县造纸厂建成了净化池一座,回收黑液40%。县人大代表多次提出议案,要求省人民政府迅速治理黑河、洪河,但至今尚未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