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邵店乡
邵店乡位于上蔡县城南部,乡政府所在地邵店集距县城12.5公里。乡境北与城郊乡为邻,西与黄埠乡接壤,南和汝南县搭界,东隔杜一沟与五龙、杨屯两乡相望。总面积约80.1平方公里。1985年,辖21个行政村、262个村民组、95个自然村。共有居民11032户,5696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64人,除回族36人外,余皆为汉族。
该乡清代属召临里,改里为图后,属召临图所辖的召父、临汝两里,民国20年(1931)属第三区,民国30年(1941)划为邵店乡。1948年底解放。1949年建立人民政权时属第六区,区政府设在邵店集。1956年撤区划为三个中心乡,1958年成立邵店人民公社,1961年重建邵店区,邵店人民公社属之。1983年改社为乡。
芦岗(俗称卧龙岗),位于该乡中部(境内长约8公里),使全乡地形呈中部高、东西低的形势,岗岭面积占全乡总面积的50%,平均地面高程约80米以上。低洼易涝面积占20%。
该乡土壤肥沃,经济以农为主,主种小麦、大豆,兼种棉花、烟叶。建国后,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到1985年,全乡修灌渠5处,长约15公里,并开挖整修较大的沟渠20条。主要农机具拥有量5547马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各种作物和产量逐年增长。1985年,实有耕地85530亩,粮食作物总产量15697.5吨。生姜是该乡的特产,加工后的“蔡州天姜”远销省内外。
随着农业的发展,工业和林、牧、副、渔各业也在同步发展。到1985年,全乡先后办起了林场、机械厂、预制厂、制药厂、食品加工厂;成立了建筑队、机井队、种子站、照相馆等乡办企业,工农业总产值不断增长。
到1985年底,全乡建有中小学29所,有教职工559人,其中民办教师400人,在校学生11200人,是建国初期的5倍。有乡卫生院一所、医护人员30人、病床30张,村卫生室21个。在文化生活方面,乡建有文化站、广播放大站、影剧院、电影队、业余剧团等,部分群众还购置了电视机,农村文化生活比较活跃。
开(封)龚(龚家棚)公路从乡境通过,乡内土路面公路与各村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邵店集是县城南部一个古老的大集镇,素有“上蔡南大门”之称,历来为县境南部的货物集散中心。现在集市贸易更加繁荣,每在单日逢集时,整个街道水泄不通,成交额相当可观。
境内的十里铺为新石器时期河南龙山文化、湖北屈家岭文化遗址,1980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