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群众体育
第一节 职工体育
民国时期,公教人员很少开展体育活动。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职工的体育活动。1950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县直机关普遍开展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多种体育活动,并经常进行友谊比赛。
1952年,在县城南街路东(今城关镇人民政府)修建工人俱乐部,内设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室及游艺室各1个。职工、干部常去锻炼和参加竞赛活动。
1954年至1966年,职工体育活动最为活跃。其间,共举行篮球比赛13次,县中教联队和城关镇球队各有5次夺冠;乒乓球比赛9次,粮食局代表队5次、县委代表队两次获总分第一;拔河比赛两次,均被搬运站代表队夺魁。
1956年,职工乒乓球代表队赴西平、汝南比赛;1957年,篮球代表队去西平、乒乓球代表队去汝南比赛;1964年,篮球代表队去西平、漯河、驻马店等地进行友谊比赛。
“文革”期间,县职工体育活动,受到了干扰。1977年后,职工体育活动又趋于活跃。县直各单位均组建了篮球、排球、乒乓球代表队,每年举行比赛一次或两次。截止1985年,县直单位、工厂共修建篮球场45个,排球场12个,乒乓球室60个;添置羽毛球拍200副,中国象棋500多副。
第二节 农民体育
建国前,农民体育,多是以自行演练传统武术为主,主要套路有大洪拳、小洪拳、太祖长拳、心意连环拳、边臂拳、黑虎拳、查拳、六合拳等。
民国时期,扶沟县罗沟村罗汤盘、罗金盘来县传授拳种,套路有新的发展。百尺乡的王子平、王子汉和齐海乡的蒋书堂等为县内武术界名流,常在农村组织青壮年习练,并在城乡古庙会上表演。
建国初期,武术进一步活跃。县武术教师主要有石桥乡王庄的王清兰、王景益,东洪乡桃台村的李绍义,朱里乡河北贾的贾春玉,齐海乡杨岗村的王天德、王天锤等,广收徒弟,教练拳术。
1958年,县举行武术表演赛,朱里公社张杨大队武术班夺冠。之后,该班代表上蔡县参加信阳地区武术表演赛。队员杨治业、杨振中获得刀、枪、剑、棍、拳、鞭第一名,陈玉五获刀、枪、剑第二名。嗣后,该队又代表信阳地区参加省武术表演赛。杨治业、杨振中获男子少年组第一名,陈玉五获女子组第二名。
1959年,农村建文化站204个,建俱乐部809个,负责开展农民体育活动。60年代,农民体育活动项目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等相继开展。1968年至1969年,邵店乡石佛堂大队、后杨大队、丁楼大队、刘庄大队以及城郊公社董寨大队等大队的农民篮球队,经常互邀,进行友谊比赛。
1984年10月,无量寺乡举行了篮球、乒乓球、中国象棋等体育项目比赛,由乡团委主办,所辖各行政村组派代表队参加。
第三节 老年体育
老年体育活动是60年代以后逐步开展起来的。主要项目有: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练气功;少数体魄强健的也参加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活动。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老年体育受到重视。1984年5月,县老干部局举行老年中国象棋比赛。11月,县体委组织老年代表队,参加驻马店地区召开的老年体育运动会。庞凤先获3000米长跑第6名,熊志岭获中国象棋比赛第一名。之后,熊又代表地区参加省老年人象棋比赛。12月,县举行冬季长跑比赛,老年组的王启宇获第一名,黄照获第二名,79岁高龄老人申明远获纪念奖。
1985年元月,县成立老年体育协会。县直各单位均建立了老干部活动室,开展气功、长跑、乒乓球、羽毛球、象棋、军棋等多项活动。申明远被评为河南省健康老人,离休干部黄世凯和志愿军特等功臣雷保森被选为地区钓鱼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