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佛 教
东汉末年,洛阳白马寺禅师宝林游居上蔡,此为佛教传入上蔡之始。唐、宋以来,佛教在上蔡颇为盛行,境内兴建有规模宏大的寺院30多处。著名的东岸祥符寺建有高30多米的万佛塔,上刻佛像万尊;城内复兴寺(西大寺)、城郊乡蟾虎寺、和店乡永宁寺、塔桥乡凤凰寺、蔡沟乡雷音寺等都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主要殿宇。寺内僧人剃发、穿黄衣,不随父姓各起法号,不蓄财产,平时靠寺产生活,外出时靠托钵化缘为生。寺院最高主持人称方丈。
历史上,上蔡拜佛的人很多,但确切的佛教徒数难以统计。在民间多数人既拜佛又奉祀祖宗或前代贤哲,在不少地方佛、道不分,而且许多人只是有求于佛时才进庙烧香,平时并不虔诚。到了民国年间,拆庙修寨、兴学堂,多数庙田收为学田,佛寺僧侣逐步出走或还俗,佛教从此大衰。建国后,虔诚的佛教徒为数不多。1950年统计,全县仅有21人。1985年调查,县境内大小寺院均不复存在,仅剩蟾虎寺、永宁寺、雷音寺、凤凰寺几处破败的遗址,所剩的两个佛教徒,还出走在洛阳白马寺。但农村供俸佛祖或观音菩萨祈福求财的人不少,特别是佛教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思想在本县影响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