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方武装
第一节 清朝时期的地方武装
一、绿营兵:顺治三年(1646),按照绿营军制,上蔡设把总一员,兼防西平。雍正七年(1729),驻上蔡之把总奉令移驻西平,另派把总一名,并增设协防经制外委千总一名。其武装有马快8名,民壮50名。军用器械为弓箭、大刀、长短杆枪等。
二、联庄会:咸丰年间(1851-1861),上蔡农村的豪绅地主为抵抗捻军,聚集附近乡、里青壮年农民组成“联庄会”。其性质为地方性的地主武装,无完整建制,人数多寡不定,有事聚集为营,无事散去为民。如蔡沟寨长、大地主刘祝三所组织的十八里联庄会,有数千人之众。
三、保卫总团:宣统年间(1909-1911),上蔡县署设保卫总团,有团勇百余名。黄埠、邵店、洙湖、蔡沟、东岸、东洪、华陂、百尺等八集镇设团防营,各有团勇4棚,兵员在县内招募,武器多为来复枪。
四、巡警局:宣统年间建立,巡警局不久改为警察署,有武装警察若干人。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
一、警察局:民国2年(1913),改警察署为警察事务所。民国17年(1928),改为公安局。民国26年(1937),改为警察局。民国28年(1939),上蔡县有武装警察106人,“七九”步枪30支,土造步枪13支。民国37年(1948),随着上蔡全境解放而覆亡。
二、保安团:民国初年,县署保卫总团改为侦缉队,其成员100余人。不久改为警备队。民国5年(1916)赵倜督豫后,新设巡缉营一营属之。民国16年(1927),冯玉祥第二次主豫后,警备队改为民团军。民国18年(1929),改为人民自卫团。民国21年(1932),改为保安队,扩编为4个中队,每队百余人,共500余人。民国23年(1934),保安队改为保安团。民国35年(1946)秋,改为民众自卫总队。民国27年(1948)秋,复改为保安团。设正副团长各1人,传达室、警卫排等共50余人。下辖3个大队,9个中队,27个分队。是年,又征集军马200余匹,编为骑兵队,全团官兵共1300余人,步枪千余支,机枪十余挺,。另外,各乡镇保安队千余人亦受县保安团节制。民国37年(1948)冬,经人民解放军几次围剿,歼灭大半。次年春,由团长赵以浩率余部编入国民党127军调往江南。
三、国民兵团:民国24年(1935),设义勇壮丁总队部,辖义勇壮丁训练队两个中队。民国26年(1937),又成立武装巡察两个中队。次年,建义勇壮丁集训队4个中队,均归义勇壮丁总队部指挥。民国27年(1938)秋,改为抗敌自卫团司令部。民国29年(1940),拨归第八专区两个中队,撤销两个中队,并于是年改称国民兵团部。民国30年(1941),抽调各保轮流训练的壮丁成立后备队三个中队,统归国民兵团部指挥,团长由县长兼任。
四、其他武装
1、清乡联防队
民国26年(1937)5月,上蔡县成立清乡委员会,县长兼主任。随之组建了由40人组成的清乡委员会联防队,主要任务是清剿土匪。
2、“上(蔡)、项(城)、商(水)”三县联防自卫队
民国33年(1944),日军侵占县城,康本初在东岸杨丘一带组织200多人的武装,自称“上、项、商”三县联防队。民国36年(1947)冬,被人民武装剿灭。
3、武津乡自卫大队
1946年初,武津乡乡长董建栋组织了有300余人的武津乡自卫大队,经常活动于县城东北地区。1948年,迫于形势,该大队向人民解放军假投降。之后,仍祸及乡里,并伺机暴动,不久被人民解放军歼灭。
4、“抗敌”自卫队
民国33年(1944),日军侵占县城后,黄埠乡胡群组织50余人、30多支枪的武装,自称是“抗敌”自卫队。开始时,胡群的队伍危害乡里的事时有发生,但他不甘当亡国奴,拼死打日伪军的事迹也为老百姓所传颂。抗战胜利后,因与县长李云有隙,被黄埠乡长马耀山暗杀,自卫队全部溃散。
5、豫南反共支队
民国34年(1945),平舆人白耀初组织“豫南反共支队”约千余人,活动在上蔡、汝南、新蔡、项城地区。民国37年(1948),被人民武装歼灭。
附:日伪汉奸武装
1、自卫团
民国33年(1944),上蔡县城沦陷后,日军组织了汉奸武装“自卫团”,共300余人,团长李俊峰,活动在县城周围。民国34年(1945),被抗日武装歼灭。
2、单欢“自卫团”
民国31年(1942),百尺人单欢组织起几十余人的土匪武装后,发展到200多人。名日“自卫团”,单欢自任团长。1944年县城沦陷,单欢投降日伪。民国34年(1945)6月,中共党组织为了争取这支武装,派王伯重打入其内部,任参谋长。工作成熟时,由于副团长单汉东告密,单欢被日军杀害,自卫队溃散。
3、刘小幺“自卫团”
民国30年(1941),豫西人刘小幺带领几十人的土匪武装流窜到上蔡,后发展到100多人,70余支枪。1944年日军占领县城后,刘投降日伪,后被人民抗日武装剿灭。
第三节 人民武装
一、上蔡县人民武装警察中队 1945年5月,“郾(城)、上(蔡)、西(平)”边区政府在公安局内设两个分队共80余人,常活动于上蔡县西北一带。1949年3月,公安局内设保卫队3个班,共95人。1951年,保卫队改为公安队,有107人。1956年秋,公安队改为上蔡县人民武装警察中队,有56人。1966年,上蔡县人民武装警察中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蔡县中队,有25人,受上蔡县人民武装部领导。1975年,改为人民武装警察中队,有37人,归地区武装警察支队和县公安局双重领导。
二、上蔡县大队 1947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区一团一营改编为上蔡县大队,辖3个连。不久,又扩充一个连,共500多人,刘德昌任大队长,耿继廷任教导员。下属各区队有武装300多人,受县大队指挥。主要任务是保卫地方政权、维持地方治安。
三、人民武装部 1950年3月改县大队为武装科,袁明德任科长,主要负责民兵工作。1951年1月,改武装科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蔡县人民武装支队部,同年6月2日,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蔡县人民武装部。1954年8月,改为上蔡兵役局。1958年11月,改为上蔡县劳动武装部。1958年12月,改为上蔡县人民武装部。1986年6月,上蔡县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为副县级单位,内设办公室、军事科、政治工作科,编制30人,其中干部19人,职工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