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对外贸易
建国前,上蔡县出口商品主要有芝麻、猪肠衣、山羊板皮、黄鼠狼皮等,这些产品全为私人经营。建国后,商品外贸出口发展迅速。建国初期,出口商品由供销社采购。1960年起,商品出口业务由外贸部门承担,其经营方式有组织货源和自营两种。1985年,达到4大类,65个品种。
第一节 工业品
一、皮褥子
皮褥子为上蔡县皮革厂生产。1974年至1981年,通过青岛口岸开始外销,共销售狗皮褥子132203条,价值4463539元。狗皮翻毛衣服382件,价值68122元。1978年以后,该厂又生产山羊皮褥子,主销日本、香港、西德、英国等,年出口量在万条以上,到1983年出口羊皮褥子58775条,价值1679555元。
二、羊剪绒
上蔡皮革厂生产的羊剪绒制品,1982年开始出口。品种有剪绒地毯、剪绒坐垫、方垫等,花色达41种,主销日本、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至1985年,共出口剪绒制品81168件。
三、漆刷
杨集漆刷厂生产的漆刷,开始为“双鹿牌”商标,1974年开始从青岛口岸出口。产品有4个型号,78个规格。1979年经批准自立口岸,并注册为“牡丹牌”商标,产品发展到18种型号,162个规格,主销日本、德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典、荷兰、马来西亚等20个国家和地区。1975年以后,每年平均出口各种漆刷达60万只以上,至1985年共出口漆刷480716打。
四、状元红酒
状元红酒为上蔡古老传统名酒,上蔡县状元红酒厂出品。1977年秋季广交会上展销,经香港华丰公司试销,得到港商赞誉。1978年12月出口香港45吨,1985年出口千吨以上,主销香港、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
第二节 畜产品
一、肠衣:上蔡经营猪肠衣有50年历史。1936年,城关居民李德恩开始加工猪肠衣半成品,经驻马店转手外销。1939年,全县各大集镇都有猪肠衣加工户,由李德恩包销,每年约出口6000根以上。1953年,县供销社开始经营,1960年由外贸经营,1964年,出口数量达77230根。1962年,开始山棉羊肠衣及猪膀胱半成品加工,1970年后每年出口肠衣半成品4万根以上。1980年后,由于国际市场变化,肠衣滞销,价格下跌,肠衣半成品出口逐年减少。从1960年到1983年共出口猪肠衣537237根,绵羊肠衣7404根,山羊肠衣114965根。
二、板皮:出口的主要板皮品种有羊皮、兔皮、牛皮、猪皮、黄鼠狼皮等。山羊板皮为上蔡传统出口商品。板皮呈腊黄色,质细,柔软、薄厚均匀、弹性好,历年出品特级品均在70%以上,主销香港、日本、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美国等国家和地区。1961年至1985年共出口羊皮1269898张,兔皮318634张,牛皮16359张,狗皮303436张。
三、鬃毛:猪鬃为大宗出口商品,1960年开始出口,当年出口6.35箱。1973年,达到60箱以上。1975年后,每年出口量稳定在20至30箱之间。主销日本、西德、马来西亚、英国、美国、荷兰、巴西、澳大利亚等国。1964年开始出口马鬃尾,1967年开始出口羽毛、兔毛、畜杂毛。至1985年共出口羽毛14644公斤,猪鬃578箱,兔毛16724公斤,鸡毛54708公斤,绵羊毛108322公斤,畜杂毛127893公斤。
第三节 土产品
土产品出口很不稳定。根据国际市场变化,出口品种多少不一。1960年以来,主要出口大蒜、槐米、菜籽饼,主销日本、香港;还有粉渣、粉面、麦麸、杏仁、蜂蜜等,主销日本、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1985年出口香港鲜桃130吨,大蒜15吨。
第四节 农产品
农产品出口,主要有玉米、芝麻。1970年以后,出口量稳定在1650吨左右,主销香港、马来西亚、英国、日本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