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洙湖乡
洙湖乡位于县城东南部,乡政府所在地洙湖集距县城18公里,辖区略呈平行四边形,北部与塔桥乡相连,南与汝南县接壤,东与党店乡毗邻,西与五龙、杨屯两乡相接,总面积为69.3平方公里。1985年,辖24个行政村、244个村民组、76个自然村。共有居民10646户,5185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52人,均系汉族。
该乡清代属洙湖里,后改为洙湖图,辖朱马、洙湖两里。民国20年(1931)属第四区(区署设在大刘寨);民国30年(1941)设洙湖镇;1948年底解放。1949年建立人民政权时属第七区,辖17个乡和洙湖镇;1955年8月改为张寨乡,辖17个高级社;1956年撤区划为两个中心乡,1958年成立洙湖人民公社,1961年重建洙湖区,下辖5个小公社,1962年撤区并社,仍为洙湖人民公社,1983年改社为乡。
该乡地势西高东低,地面平均高程约46米。洪河在乡境流经10个行政村,流程约16公里;杨岗河自西北流入,于洙湖集东侧的东风桥处汇入洪河,境内流程6公里。
经济以农为主,土壤多为壤质薄覆老土和壤质厚覆老土,土质肥沃,适宜种植小麦、棉花、大豆、芝麻。棉花产量居全县之首,是县主要产棉区。建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到1985年,全乡主要农机具拥有量发展到8109马力,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作物产量逐年增加,全乡71386亩耕地,粮食作物总产量为15605吨。乡办企业有机械厂、纸厂、林场、砖瓦厂、种子站等,工农业总产值逐年增长。
到1985年底,全乡有中、小学30所,教职工395人,在校学生10295人,是建国初期6.5倍;有卫生院一所、医护人员52人、病床60张,是乡级医院中第二个较大的卫生院。各行政村都有诊所,乡村医生人数是建国初期的6倍。该乡还有兽医站和四个兽医点,各行政村皆配有兽医员,进一步方便了群众。乡建有文化站、影剧院、电影队等。
上(蔡)芦(村)公路贯穿其间,交通方便。
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的姚楼村,古名马武寨,相传光武帝刘秀的大将马武曾于此安营下寨。距乡驻地4公里处的曹寨村,为春秋时期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曹邮的故里。在今东风桥不远处原有木桥一座,名为贺道桥,相传是贺道人为行人过河方便自筹资金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