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五龙乡
五龙乡位于县城东南,辖区东接洙湖乡,西靠城郊乡,南邻杨屯乡,北连齐海乡。总面积40.7平方公里。乡政府设在距县城9公里处的五龙集。1985年,全乡辖19个行政村,69个村民组,56个自然村,4986户,2596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20人。居民中除一户回族,一名侗族外,余皆为汉族。
乡境内因受县城西部芦岗的影响,地形呈西高东低之势。土壤绝大部分为灰黑土和灰质深位少量砂礓黑土,少部分为壤质厚覆老土和灰质粘质厚覆黑老土。县内流量较大的杨岗河从该乡东部流过,还有自西向东依次并列的杜一、二、三、四、五沟。
该乡清代为蔡杜里,民国时期为蔡杜乡。1948年底人民政权建立后,属上蔡县第一区。1956年设五龙中心乡,1957年建五龙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划为五龙管理区,1959年成立五龙人民公社,1961年为申庄人民公社的一个营(五龙营),1962年与申庄人民公社分置,复为五龙人民公社,1983年改社为乡。
经济以农为主。到1985年,全乡总耕地面积有44614亩,人均耕地1.76亩,高于全县人均耕地1.53亩的水平。共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396马力。主种小麦、棉花、红薯、大豆,兼种烟叶等。作物以红薯最负盛名,过去所传“一秋顶三麦”之说,主要指红薯的产量高、质量好,是农民的大宗收入。棉花种植面积约占耕地的四分之一,产量不断增长。其它作物产量也在逐年提高。到1985年,粮食作物总产量9375.5吨,经济作物总产量135吨,其它作物产量1435吨。
随着农业的发展,工业和林、牧、副、渔各业也大步前进。从1964年起,先后办起了机械厂、预制厂、屠宰厂、砖瓦厂、拖拉机站、林场、实验站等。
文教卫生事业有所发展。到1985年,全乡建有中、小学12所,有教职工201人,在校学生3689人;乡有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24人,病床20张;有村卫生室29所,乡村医生15人;乡兽医站1所。还建有文化站、广播放大站、电影队、图书室等。农村有业余剧团5个,杂技团1个,农村文化生活甚为活跃。
上(蔡)芦(村)公路(沥青路面)由西向东通过全境,每天班车往来不绝。乡内土路平坦笔直,与各村相连,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