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西洪乡
西洪乡位于县城北部,乡政府驻地西洪桥距县城10公里。乡境北与华陂、小岳寺相接,南和城郊、石桥毗邻,东和东洪乡相连,西和百尺乡接壤。总面积70.3平方公里。1985年,全乡辖27个行政村、206个村民组、55个自然村,总人口4602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637人,皆为汉族。
该乡1965年建立,时名湖岗公社(驻地在湖岗村),1966年将驻地迁至西洪桥,更名西洪公社,1983年改社为乡,始名西洪乡。
乡境内地势平坦,平均地面高程约51米,境内水资源丰富:南有杨岗河(境内流程7.5公里,在西洪东南100米处建有翻板闸一座),北有黑河(境内流程8公里),中有洪河(境内流程11公里),西洪桥北头建有洪河大桥一座,3条河流汇集于该乡中心腹地,使西洪桥素有“一里三河”之称,给该乡造成了良好的水利条件。
经济以农为主。到1985年,全乡总耕地面积为66313亩。土壤多为壤质厚覆黑老土和壤黄土。主种小麦、大豆,兼种玉米、棉花、花生、芝麻、烟叶等。建国前,这里水灾频繁,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大搞农田水利,先后对3条河流进行了整修,并新开了两条灌渠,6条较大排水沟,机井都配了套,增强了除涝防旱能力;同时,推行了农业新技术,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到1985年,全乡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607马力,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由于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农业产量不断增长。
乡村企业兴旺发达。1981年,全乡已办有林杨、机械厂、面粉厂、综合加工厂、砖瓦厂、拖拉机站、种子站、运输站等8个企业,从业人员411人,年产值达534.28万元。居全县较高水平。
1985年全乡有中小学29所,教职工435人,在校学生8643人。卫生院一所,医护人员32人,病床25张。有24个乡村诊所,50个乡村医生。文化站、广播放大站、电影院、电影队样样皆备,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在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上,居全县先进行列。
该乡有上(蔡)华(陂)公路南北穿境而过,交通方便。
据传,著名京剧《四进士》剧本,即是由发生在西洪桥东南一里许的姚庄的故事加工整理而成的。现在姚庄已不存在,但“宋士杰告状-走着说着”的歇后语却一直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