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邮 电
古时上蔡设驿站,用于传送政府公文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县内始设邮政代办所,办理邮政业务。中华民国年间,继续扩大业务面,于民国13年(1924)、27年(1938)始开办电话、电报业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邮电事业有了较大发展。1951年,建立上蔡县邮电局,逐步开办了信件及包件投递、汇兑、报刊发行、邮政储蓄等业务。1958年,各生产大队全部通了电话。1973年,电报由人工话传改为电传打字。建国后的36年间,上蔡邮电设施也有较大改善。1985年,邮路总长度由1949年的535公里增加到2058公里;电话总容量由1949年的10门增加到2350门;电话机总数由1949年的5部增加到1050部;长话电路和电报电路均由1949年的1条增加为2条。年完成业务总量565987元。
第一节 邮电机构
一、驿站
上蔡有据可查的最早的驿站是元代至元元年(1264)设立的陆驿站。时有驿塘马48匹,车7辆。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所修《汝宁府志》载,上蔡有急递铺9个,在县者为总铺,分铺有十里铺、邵店铺、朱里桥铺、赵庄铺、洪桥铺、陈寨铺、华陂铺。时有走递夫50名,续加夫70名,走递马30匹,续加马3匹。清《中国邮驿发达史》载,上蔡驿在上蔡县治南,亦名白马驿。康熙二十九年(1690)修所《上蔡县志》载,上蔡邮置,总铺在县衙前南,分铺通汝阳的有:南十里铺、邵店铺;通西平的有:朱里桥铺、赵庄铺;通商水的有:东五里铺、十里沟铺、东洪桥铺、桃台铺、朱里铺、扶台铺。《汝宁府志》载,嘉庆年间,上蔡有总铺和十里铺、邵店铺、朱里桥铺、赵庄铺、东洪桥铺,有驿塘马8匹,驿塘扛递夫21人。清光绪年间邮政兴起,驿站渐废。
二、邮电局、所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上蔡始设立邮政代办所,隶属汉口总局管理。民国元年(1912),改代办所为支局。民国2年(1913),改为三等邮局,隶属开封总局管辖,共有人员9人。民国26年(1937)6月,在县城设立上蔡县环境电话管理处。
1949年,上蔡解放,县人民民主政府接管了邮电事业。同年,将环境电话管理处分为县电话总机和电信管理所,县电话总机归县政府直辖。1951年2月,邮政局和电信管理所合并为县邮电局。1953年7月,县总机并入邮电局。1969年,分为上蔡县邮政局(归地方行政领导)和上蔡电信局(归县人民武装部领导)。1973年邮政局、电信局合并为上蔡县邮电局,属驻马店地区邮电局管辖。
民国2年(1913)至民国21年(1932),上蔡县邮电局下设代办所7个:即黄埠镇、洙湖镇、蔡沟镇、党店集、塔桥集、东洪镇、华陂镇。置信柜7处:即邵店、朱里店、扶台集、东岸镇、白圭庙、湖岗寺、百尺。1949年至1955年,全县设自办所1个,代办所24个,即鸳店、百尺、西洪、无量寺、黄埠、邵店、五龙、洙湖、党店、和店、芦村、齐海、塔桥、蔡沟、高岳、崇礼、杨集、高庙、东洪、朱里、张集、东岸、湖岗寺、华陂。
1956年改蔡沟、洙湖、塔桥、东岸、朱里、华陂、东洪、百尺、黄埠、邵店10个代办所为自办邮电所,从此自办所为11处,其余仍为代办所。
1970年,又改无量寺、和店、五龙、党店、杨集、崇礼、齐海、西洪8个代办所为自办邮电所,建支局一个:即蔡沟。1976年,随行政区划改变,新建大路李、杨屯、韩寨、石桥、小岳寺5个自办所。至此,全县有自办邮电所24个。
第二节 邮 政
一、邮路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上蔡驿站南通汝宁府的驿道36公里,用骡马驮运,为周班。
清代,以县城驿站总铺为中心,有通商水、西平、汝南3条邮路,单程总长度112.5公里,仍为骡马驮运,周班。
民国20年(1931),上蔡通各县邮路有4条,单程总长度181公里。其中上蔡一汝南、上蔡-郾城为每日步行快班,上蔡-周口为每日自行车班,上蔡-项城为间日自行车班。县乡间邮路5条,单程总长度为130公里。其中上蔡-黄埠镇为每日步班;上蔡一蔡沟镇、上蔡-和店集、上蔡--东岸集、上蔡-华陂镇均为间日步班。各乡与乡之间的邮路每3日发一班,每6日为一周。
1949年初,来蔡邮件由遂平运进,1949年5月30日改由驻马店,1949年冬改由西平,1953年改由漯河,1958年又改由西平,1985年2月改由驻马店。1949年至1958年间,上蔡新增县乡邮路3条:即上蔡-邵店集、上蔡-百尺集,上蔡-孟尧;乡间邮路4条,即蔡沟镇-高岳、蔡沟镇-芦村、蔡沟-杨集、湖岗寺-华陂。1958年,全县邮路单程总长度为1180公里,县乡间邮路均为每日自行车班,乡与乡之间,乡与村之间仍为间日步班。当年全县邮电局、所共有自行车15辆。
1970年,全县邮路单程总长度为1374公里,其中县局增加了委办汽车邮路100公里和摩托车邮路30公里。全县乡村间邮路全部实行自行车间日班。全县共有两轮摩托车一辆,自行车54辆。
1980年,全县共有邮路47条,单程总长1955公里,其中有摩托车邮路187公里,自行车邮路1768公里。全县局所邮递设备有三轮摩托车两辆、两轮摩托车两辆、自行车64辆。
二、邮政业务
信函、包裹: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创办邮政,首办平信、挂号信、普通包裹三项业务。民国2年(1913),增加了快信业务。1946年至1949年间,县邮政局收寄平信约8000至10000件,挂号信约3000至3500件,包裹约900至1100件。1953年,先后增办了保价印刷品、特种挂号信、国际平信、保价包裹、快递小包及国际包裹等业务。1957年3月,县邮电局始配专职人员,经办机要通信。投递方式:民国时期,信函、包裹投递一般投到乡村邮政所或信柜处,再由赶集人捎给收件人。建国后,一般信函、包裹投递由邮局投递到各乡邮电所,再由邮电所投递到各村学校,由学生捎给收件人。特殊信函、包裹由乡邮电所投递员直接投递。
汇兑:民国2年(1913),县内始办汇兑业务。民国时期,因信誉低,汇费高(汇率一般为20%)、手续繁琐等原因,汇款额很少。1946-1948三年间,只发汇票700多张。建国后,全国通汇汇率统一(汇率为1%),汇兑业务逐年增长。
报刊发行:建国前,邮局不办理报刊发行,报纸由报童零售或投送,邮局仅负责报刊邮递。1950年,县邮局始办理报刊发行业务。1980年10月,设立报刊零售门市部,开展报刊零售业务。
邮政储蓄:民国19年(1930),开展邮政储蓄业务,但业务量不大。建国后,停办邮政储蓄。
第三节 电 信
一、电话
1、市内电话:民国20年(1931)11月,上蔡环境电话管理处成立,置有西门子15门分机一部、10门分机一部,组成县电话总机。国民党县党部、县政府、警察所、保安队和各联保、商号装有摩尔挂机77部,市内电话线路总长度11.2杆公里。1945年至1949年,县城解放前夕,市内电话有减无增。
建国后的1950年,市内电话有10门碰石交换机一部,实装5门,线路长度2.3杆公里,明线线条长度为3.5对公里。
1960年,置100门碰石交换机两部,实占容量98门,线路长度8.2杆公里,明线线条长度31.2对公里,并有架空电缆0.95皮长公里。
1970年,市内电话装机容量为200门,实占162门,接入交换机的有147部单机,线路长度为12.6杆公里,架空明线线条长度为42.8对公里,架空电缆长度为1.25皮长公里,电缆芯线长度为63.61对公里。同年始设会议电话终端机一部。
到1985年,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已发展到500门,实占365门,接入交换机的单机287部。杆路长度44杆公里,明线线条长度92对公里,电缆长度10.3皮长公里,电缆芯线长度590对公里。
2、长途电话:
民国13年(1924),奉洛阳道公署令,由县政府拨款架设上蔡至西平长途电话线路铁线一对,此为上蔡有长途电话之始。
民国20年(1931),架设上蔡至汝南长途电话线路铁线一对,长话线路总长度共73.35公里。1948年,上蔡至西平、上蔡至汝南的长话线路拆除。
1949年,架设上蔡至驻马店长途电话铁质专线一对。1958年,增架上蔡至驻马店铁线一对。
1973年,两部单路载波终端机(B845C型)开通使用,长话通信能力显著提高。
1984年,将上蔡至驻马店的两对铁质长途线路更换成铝质线路。同时,又增开ZM212三路载波终端机一部,长途电话系统由50门碰石交换机和五条电路组成。
1985年,增设上蔡至郑州长途电话线路一条。
1986年,新增ZM305十二路载波机一部,投入长话通信。
3、农村电话:
民国21年(1932),上蔡环境电话管理处开始架设县城至各乡电话线路。民国25年(1936)6月,架通县城至和平镇公所3公里、县城至朱陈乡公所5公里、县城至蔡杜乡公所11公里、县城至黄埠乡公所15公里、县城至邵店乡公所15公里、县城至冀店21公里的电话线路,总长度70公里。
民国26年(1937)5月,架通湖岗寺至百尺乡公所15公里、湖岗至西洪乡公所11公里、湖岗至东洪乡公所17公里、湖岗至华陂乡公所11公里、湖岗到双合寨15公里的电话线路。同年10月,又架通电话线路11条,其中县城至东洪桥15公里、县城至蔡沟36公里、县城至湖岗寺18公里、蔡沟至洙湖镇公所18公里、蔡沟至平新乡公所6公里、蔡沟至和合乡公所11公里、蔡沟至杨丘乡公所7公里、蔡沟至大刘寨11公里、蔡沟至项城县交界处15公里、蔡沟至高岳寨11公里、蔡沟至崇礼寨11公里。同年11月,又架通蔡沟至东岸乡公所18公里、蔡沟至郏庄寨17公里。当年共架农话线路19条,总长度为263公里。
民国27年3月(1938),架通湖岗寺至保元寨15公里,湖岗寺至西华县交界处12公里,东洪桥至商水县交界处15公里,东洪至白圭庙11公里,东洪至胡庄寨10公里,东洪至东岸镇15公里,线路共长78公里。
民国31年(1942)3月,架通蔡沟至小张寨电话线路5公里。
从民国21年至31年(1932-1942年)全县共架设各乡、保农话线路32条,总长416公里。线杆全为7-7.5米长的杂木。各区均增设交换机,电话管理处及各乡除有挂机外,均购有携带皮机一架,以供检修线路时用,全县共有农话单机30部。以上线路在1945-1949年间均被拆毁。
1950年,县农村电话置有20门碰石交换机一部,各区有电话单机一部,12个区共12部。由信阳军分区架设县城到黄埠14.5杆公里、县城到邵店10.5杆公里、县城至周庄3杆公里、县城至华陂33杆公里、华陂至湖岗6杆公里、县城至蔡沟32杆公里、县城至东岸36杆公里、东岸至高岳6杆公里、县城至百尺13.5杆公里、县城至洙湖20杆公里、县城至陈桥7杆公里、蔡沟至和店8杆公里共12条电话线路,总长度为189.5杆公里,全为铁线杂木杆。
1956年,农村电话因区乡建制变动而迅速发展。全县25个中心乡,其中7个乡、(包括2个农业社)通了电话,农村电话交换点由1个增加到6个(增加的交换点是:蔡沟、东岸、湖岗、塔桥、洙湖),农话干路长度313公里,装机容量200门,农话机总数为76部。1958年农村电话进一步发展,全县32个乡有电话交换处30个,交换机容量达30部1340门,杆路长度1587杆公里,用户单机558部,生产大队全部通电话。
1976年,将上蔡至百尺、无量寺两对中继铁线更换为塑料电缆。1979年,铺设了上蔡至和店地下塑料电缆。
1980年,安装了县局至华陂所、蔡沟所、朱里所单路载波机各1套,开通使用。
1985年,新架了县局至西洪、华陂19.5公里的农话中继线路,埋设了县局至邵店地下中继电缆5杆公里。全县464个行政村委已有317个村委通话,通话率为68.3%。农村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610门,实占761门,乡村电线42条,杆路总长度达1273杆公里,明线线条总长度为841对公里,电缆总长度为421皮长公里。
二、电报
民国27年(1938)7月,上蔡县始开办电报通信业务,购置手摇发电机1台,莫尔斯人工发报机1部,设台长1人,报务员1人,传令兵1人,服务于军事,归县政府管理。
1951年,电报业务扩大为军民同用。通讯方式为县总机话传,上蔡武警中队无线电台收发。1953年,上蔡邮电局接管军属无线电台,县局正式单独办理电报业务。
1955年,增设莫尔斯人工电报机1部,架设上蔡至驻马店专用电报线路1条。
1973年,开始使用55型电传打字发报机,为幻线电路。至此莫尔斯人工发报机被淘汰。
1978年,又曾添八一小型G无线电收发报机一部,频率范围为2-12兆周,输出功率为15瓦,县局定期定时与驻马店地区联系。
1980年,又增添X-D6型无线电报机一部备用,频率范围为2-12兆周,输出功率为15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