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
上蔡县因地处平原,自然林木少,野生动植物也相应稀少。
第一节 野生动物
(一)兽类 有狼、狐狸、草狐、獾、野兔、鼠、黄鼠狼、蝙蝠等,其中狼、狐狸、草狐、獾等历史上曾出现过,现已绝迹;黄鼠狼亦因大量使用农药而渐次减少,而鼠的繁衍却越来越旺。
(二)鸟类 有黄鹂、小黄莺、鸳鸯、小燕子(家燕)、大雁、布谷(大杜鹃,俗叫割麦垛垛)、鹎颊(俗称吃杯茶)、喜鹊、麻雀、鹞、雕、鸬鹚(鱼鹰子)、白鹳(洼子)、猫头鹰、乌鸦、野鸭、斑鸠、啄木鸟(俗称叨树虫)、鹌鹑、溜虫、野鸽、楝八哥、水喳喳、地哞牛子、竹鸡等。
其中乌鸦、喜鹊、斑鸠过去数量最多,成群飞叫,现已因高大树木被伐和施用农药而濒临绝迹。
(三)虫类
(1)农作物益虫:有8个目,80余种。主要是瓢虫(分七星、龟纹、异色等)、草青蛉、金小蜂、食蚜蝇、胡蜂、蚜茧蜂、小茧蜂、六索线虫、中华步甲、蚯蚓等。
(2)农作物害虫:有6个目,110多种。主要是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以上为地下害虫)。还有粘虫(又名行军虫)、麦蜘蛛、小麦吸浆虫、麦蛾、蚜虫(棉蚜、高粱蚜、菜蚜等)、玉米螟(又名钻心虫)、蝗虫(东亚蝗虫、小车蝗、尖翅蝗、黑背蝗、中华稻蝗)、棉红蜘蛛、盲椿象、棉铃虫、棉红铃虫、棉小造桥虫、棉大造桥虫、小菜蛾、菜螟、黄守瓜(又名黄瓜蛆)、瓜萤(俗名黄萤子)、稻苞虫、大谷盗、大豆食心虫、黄夹螟、豆天蛾、豆野螟、高粱条螟、棉叶蝉(又名棉叶跳虫)、棉金刚钻(又名棉钻心虫)、棉花蓟、烟夜蛾(又名烟草青虫)、斜纹叶蛾、银纹叶蛾、金龟子(分食粪、食植两种)等。
(3)林木害虫:主要有榆兰金花虫(又名榆虱)、天牛、蚜虫、红蜘蛛、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黑蝉、知了、秋凉、枣粘虫、柳金刚钻(柳钻心虫)、大灰象鼻虫、榆赤蛱蝶、刺槐种子蜂、椿皮蜡蝉、椿小象鼻虫、大袋蛾、桑螟、桑木虱、桑毛虫、桑尺蠖、红蜡蛛、苹果囊蛾、苹果小吉厂虫(俗名串皮虫)等。
(4)仓储害虫:主要有拟谷盗、锯谷盗、玉米象、麦蛾、碗豆象、蚕豆象、绿豆象等。
(5)其它:有蝇(苍蝇、食蝇、水蝇)、蚊、虱、跳蚤、小咬、臭虫(俗名臭虱)、细腰蜂、螳螂(俗名刀螂)、蚂蚁、蟋蟀、蝈蝈(俗名蚰子)、蚰蜒、蜈蚣、蝎子、蜻蜓、蟑螂、蠓虫子、牛虻、龙虱、鸡蚰子、麦蚰子、萤火虫等。
(四)鱼类
有80余种。主要是草鱼、鳙鱼、鲤鱼、鲢鱼、鲫鱼、鲇鱼、鳝鱼等。
(五)其它
有蛇、壁虎、马蛇子、虾、蟹、甲鱼(俗名老鳖)、龟(分乌龟、白龟两种;白龟历史上曾出现于蔡水之中,现已见不到)、蛙(有青蛙、花蛙、雨蛙、蟾蜍一俗名癞头蛤蟆4种)、螺、蚌、水蛭(蚂鳖、蚂蝗)、水拖车等。
第二节 野生植物
一、野菜 县内有野菜约30多种,主要是苋菜(俗名野米谷菜)、灰灰菜、米瓦罐(俗名面条菜)、泽蒜、荠菜、毛妮菜、苜蓿、鸡冠菜、野木耳、树蛾、野蘑菇、地衣(俗名地曲连子皮)、马齿苋、羊奶豆等。
二、野花 路边、沟旁、河岸、坟上等处生长着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野花,主要是牵牛花、蝴蝶花、鸡冠花、菱角花、掐不齐花等。
三、野草 境内野草繁多,主要是:红茎马唐(俗名秧子草)、毛马唐(俗名叉子草)、稗子草、莎莎草、扫帚苗、大画眉草(俗名星星草)、行义芝(俗名圪巴草)、两凄蓼(俗名兔儿酸)、鸡眼草(俗名掐不齐)、天地叶、龙葵、胖胖腿、狗儿秧、水冲子、水浮萍草、水杂草、水浮莲、灯笼棵、茅草、蒿子、苔藓等。
四、野生药材 主要有:蓍草、紫花地丁(蔡地丁)、紫花菜、野半夏、益母草、老鸹筋、艾、蛤蟆皮、拔郎鼓(败将军)、猫儿眼、牵牛(黑白丑)、茅草根、节节草、白头翁、惹子(苍耳)、牛舌头棵(大车前)、猪耳朵棵(小车前)、莎莎草根(香附子)、泽蒜、扫帚苗籽(地肤子)、兔丝子、大兔丝子、板兰根、蒲公英、蒺藜、洋金花(曼陀罗)、老驴拽、黄蒿、瓦松、田地茅、枸杞(果实为枸杞子、根皮为地骨皮)、马齿苋、臭花菜、搅股兰棵、七七芽、甜甜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