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主教
清同治七年(1868),南阳天主教务区神甫到党店乡格大张村传教,此为天主教传入上蔡之始。民国12年(1923),波兰藉神甫张化璞来上蔡城关建立天主教堂。民国17年(1928),美藉神甫在南大街路西(现工商局家属院)兴建一座天主教总堂,占地五亩多,建有大小礼堂各一栋,住房20多间。有神甫1人,传教士若干人,修女2人。民国25年(1936),在黉学巷路南(今中共上蔡县委会院内)开设医院1所,在总堂办小学1所,其经费来源除学生交费和教徒集资外,中国差会(西方天主教在华设的传教组织)也有拨款。
天主教上蔡总堂下设蔡沟、格大张村、黄埠、朱里、罗庄、寺西村、洙湖等7个乡堂。教徒人数初为60多人,到民国36年(1947),发展到1600多人。1949年3月,西方传教人员撤离,外国神甫逃走,县税务局设在总堂,教会停止活动,信教人数大减。1950年还有乡堂7个、会长7人、教徒217人。1958年,在大跃进形势的影响下,天主教受到较大的冲击,多数教堂自动关闭,少数虔诚信徒在家守礼拜。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信徒守礼拜要挨批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遭到更大的破坏。1978年后,重新贯彻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天主教的正当活动受到了保护,蔡沟、朱里、黄埠等地先后有20多名教徒开始守礼拜,从事宗教活动,并有几名教徒去漯河天主教堂参加弥撒活动。1985年统计,全县有教徒42人,自发组织起活动点4个。